-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省红安县紫云区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以留在根据地的红军和地方武装为基础,重建红二十五军。11月30日,红二十五军在檀树岗河滩上重建。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全军约7000人。红二十五军是革命年代从红安走出的三支红军主力部队之一,今天(11月30日)是红二十五军重建纪念日。
在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岗村的倒水河边上,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面用金色的大字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重建地。关于红二十五军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前二十五军,一个后二十五军,今天就将这段历史作一个简单的陈述。
1931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安徽省六安县麻埠(今金寨县境内)成立,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辖73师,下辖3个团(红217、218、219团),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
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红二十五军与红四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方面军下辖第四军(军长徐向前兼任)、第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和彭杨军政学校,校长蔡申熙。
1932年3月上旬,在安徽金寨麻埠以红四军11师31团和五星县独立团一部为基础组成红二十五军75师,下辖3个团(223团、224团、225团),师长廖荣坤、政委戴克敏。
1932年5月中旬,在安徽霍丘县白塔畈由独立第3师,组成红二十五军74师,部队由皖西北原独立第三师改编而成,下辖3个团( 220团、221团、222团),师长江明国、政委戴季英。
1932年7月蔡申熙调任红二十五军军长,10月9日蔡申熙在黄安县(今红安)上新集镇黄柴畈村英勇牺牲。由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形势十分严重,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地区实行战略转移,1932年10月12日,红73师由王树声带领随同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西征川陕,而红74师被编散、红75师则留守鄂豫皖苏区。
1932年11月12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红安县七里坪镇长冲村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由书记沈泽民主持,作出了《关于反国民党四次“围剿”下的总任务》决议案。11月24日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七军到达红安县七里坪附近,与鄂豫皖省委及其它红军主力团会合。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在红安县檀树岗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独立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
1932年1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岗村(原黄安县紫云区)重建,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下辖第74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第75师:师长周希远、政治委员高敬亭。全军约7000人。重建后的红25军,在远离主力的情况下顽强地坚持斗争,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针对鄂豫皖苏区的“清剿”,先后发起了郭家河战斗、潘家河战斗和七里坪战役,巩固了鄂东北中心区,初步打开了皖西北地区局面。
1933年10月2日,红二十五军在潢(川)麻(城)公路遭敌包围,红二十五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到鄂东仍保留二十五军番号,74师由徐海东率领,返回皖西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河南省商城县豹迹岩会师,红二十八军编入红二十五军。全军辖74师(师长梁从学、政委姚志修)、75师(师长王少卿、政委高敬亭),共3000余人,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兼)。同时,以红二十八军244团一个营、军特务营和皖西北第3路游击师为基础,编成红八十二师(一个团),坚持皖西北地区斗争。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在河南省光山县召开了花山寨会议,决定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全军实行战略转移,决定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副主任郭述申、供给部部长吴维儒、军医院院长钱信忠。全军2980人,辖第223、224、225团和手枪团。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2月10日省委在陕西省洛南县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永坪镇,结束长征。9月18日与陕北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在陕西省三原县桥底镇地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投入抗日战争战场。徐海东任旅长,陈漫远任参谋长。辖第687、第688团、警卫营,全旅共6200余人。红74师改编为115师留守处;不久,改为警备第4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安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经历了极其艰难困苦、曲折而又辉煌的战斗历程,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千难万险,先后转战鄂豫皖三省和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敌人正规军8万余人及大量地方反动武装,使红二十五军由一支弱小的红军队伍发展锻炼壮大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革命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稿件来源:最红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