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
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我省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此次与国内41项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一起,用一片树叶的中国呈现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国智慧。此前,我省已有端午节、剪纸、皮影戏、京剧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的带动和促进下,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续生计、增进性别平等,以及促进乡村振兴、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已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面就来看看我省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产自有“世界硒都”之美誉的湖北恩施,茶叶天然富含有机硒,是中国蒸青针形绿茶的典型代表,形似松针、清香持久。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恩施玉露在清朝就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齐名,2018年,恩施玉露成为大国外交东湖茶叙用茶。
张文旗(中)在茶园
11月29日,得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旗,正在恩施玉露的原产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恩施玉露博物馆工地上,“明年春茶上市的时候,我们博物馆也开门迎客了,从采茶到喝茶,博物馆是一个可视化、互动界面,游客可以全身心、全感官地体验恩施玉露文化之旅。”张文旗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恩施玉露
因为早年没买到恩施玉露而投身培育、重塑恩施玉露品牌的张文旗,以“外来者”的姿态加入到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中来,“进入现代社会的制茶技艺要进化成非遗传承,早已不是单纯手艺人的自发行为了,需要各界力量、多样人才的共同推进。”
“一定要借助这次申遗成功的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好恩施玉露,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参与到茶的事业中,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张文旗兴奋地说:“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艺带给了绿茶更为鲜爽的口感,更好的保留了茶中的营养物质。恩施玉露非遗技艺应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始终坚持原产地传统工艺制茶,打造一个高标准、高品质、高价值的世界范围内的高端绿茶品牌,让更多人爱上喝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恩施玉露
赵李桥砖茶
权威(左一)在莫斯科与友人交流
万里茶道飘香万里,清末的羊楼洞已是国际名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加工集散中心。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赵李桥砖茶制作一直延续传统人工渥堆发酵工艺,赵李桥砖茶适应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从羊楼洞、赵李桥至恰克图再至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是中俄传统友谊和中国砖茶文化传播史的见证。
赵李桥青砖茶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权威给记者讲述了2014年他在俄罗斯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位老先生看到我们的砖茶,十分激动,说自己年轻时喝过这个茶,后来几十年没喝过了。现在又看到,就像见到一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老先生品尝我们的茶之后,表示就是自己怀念了几十年的老味道。我后来送了老先生一块砖茶,让老朋友陪陪他。”
赵李桥青砖茶
中国和蒙古国在抗疫中羊来茶往的佳话,不仅续写了赵李桥砖茶万里茶道知己多的传奇,也让外形更为年轻化的“轻”砖茶引吸更多关注。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军海向记者介绍,如今的青砖茶,不仅有传统的长方形和圆形紧压青砖茶,还推出了巧克力型、颗粒型的“轻”砖茶,以其时尚化、年轻化的理念,吸引着追求方便快捷的茶文化爱好者选购,拓宽着青砖茶消费的年龄边界和人群。
长盛川青砖茶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以鄂西南优质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高压制成茶砖的一种黑茶制作技艺。其产品明清以来就是西北各族人民的必备饮品,并被誉为“生命之饮”,是南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与俄罗斯和欧洲各国交流的媒介,是文明互鉴的使者。
何建刚冲泡长盛川砖茶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盛川青砖茶第十九代传承人何建刚说,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始于明、盛于清,曾持御赐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在万里茶道沿线开设了260余个分号,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历经20代人传承654年至今仍兴盛不衰。进入新的时代,长盛川继续传承复兴传统青砖茶,并以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长江沿岸鄂西南、鄂西山区发展茶产业,运用现代生物制药的理念来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目前长盛川依托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富硒茶树资源,从技术、人才、产品、市场、品牌多方着手,形成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了周边26个乡镇131个村30万亩以上茶园增效、近10万余农户增收,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长盛川一直是万里茶道上活跃的文化使者,何建刚介绍,长盛川将借申遗成功的契机,将非遗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升级产品,以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需求时代特征呈现独特的文化体验。以茶为媒,用非遗文化架起中国与世界人民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桥梁,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文明和谐、自信开放的中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晶 通讯员袁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