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江夏区人大代表“三进”活动助力生态环境建设 灵山矿区“蝶变”生态文旅区
湖北日报 2022-11-19 19:18:35

初冬时节,武汉江夏乌龙泉街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站在复垦后的山顶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开满了美丽的格桑花,一道近50米高的水瀑直泻而下,激起浪花层层。一汪碧蓝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粼粼波光,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矿坑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过去的灵山,原本是一座废弃矿山。由于灵山石材质量好,远近闻名,1959年,这里建起了第一座为武汉水泥厂供料的采石场,到上世纪80年代,灵山周边汇集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采石场。大部分村民“靠山吃山”。由于几十年的矿山开采,这里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尘土飞扬,寸草不生。”

“道路坑坑洼洼,走哪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夏区五届人大代表、乌龙泉街灵山村党支部书记黎明芳说,经过几十年的过度开采,灵山及周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改善灵山生态环境成了灵山周边村湾人民群众迫切愿望。

改善生态环境是摆在转型之路上的一道必答题,改变灵山生态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2014年,江夏区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决心,关停了灵山周边所有的采石场。2019年年初,江夏区政府启动灵山山体生态修复,开展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复垦利用、产业融合等工作。江夏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村)、进选举单位听取意见活动”(以下简称“三进”活动)为契机,听民声,察民情,提建议,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灵山迎来新希望。

区人大代表胡继华向区里提出建议,将灵山采石废矿进行多层次、因地制宜的有效治理,结合灵山矿周边乡村的实情,按照一村一景、一湾一品的思路,导入相关的产业和文化元素,让游客留下念想,记得住乡愁。

“具体去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江夏区人大代表、乌龙泉街人大工委主任吴兰珍说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提到对灵山矿进行环境治理,当时部分村民以为又要开矿采石,表示不理解和不支持。

“我们就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聊天、谈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代表朱峰回忆说,老百姓有意见,区人大常委会和乌龙泉街组织专门力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慢慢开始转变。

2019年11月,灵山再一次响起机械轰鸣声,不过这一次不是开矿采石,而是灵山复垦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区人大代表、乌龙泉街党工委书记汤纲介绍,在对灵山矿区进行修复治理过程中,江夏区人大常委会、乌龙泉街人大工委先后10余次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前往调研或视察,采取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督办、专工委联系跟踪、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的方式,把该项目建设作为“三进”活动主要内容之一,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力地加速了项目建设进度。

“这项工作在整个江夏区乃至武汉市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开采岩石裸露,无法生长植被。”汤纲说,在人大代表的关注推动下,通过探索市场化机制,一期建设相继实施了危岩体清除、主动防护网、挂网喷播、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水系连通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采取了多种此前未使用过的新技术。

“废弃矿区变身‘稻城亚丁’,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披彩归来!”2022年3月,灵山一期矿花乐园700亩整治完成,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咏梅”的山林景观。“灵山重新灵动起来了,这里都变成网红打卡点了。”黎明芳说,灵山复绿,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村里好几户已经从城里搬了回来,准备在村里开农家乐、搞旅游经营,助推乡村振兴。

只此青绿,灵山的绿色蝶变之路,是江夏区人大代表“三进”活动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江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卉珍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夏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高擎监督利剑护民生,以“组合拳”模式助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杨惠君 熊利斌)


责任编辑:田佩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