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徐刚、周容翼、朱红云)11月19日上午,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在江西南昌开幕。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为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进行集中命名和授牌、颁授表彰,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也是武当山特区在生态环境领域斩获的又一个“国字号”生态名片。
此次命名的全国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共有51个,其中湖北省仅有两个地区入选,分别是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和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
据了解,武当山特区风光秀丽、文化久远、人文丰富璀璨、历史底蕴厚重,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环境质量和高价值的生态产品成为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去年以来,该区按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全域旅游思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名都、中华文化重镇”的战略目标,围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确立了生态好、生态美、产业绿、动力强、机制活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创新“两山”转化机制,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经济优势反哺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持续健康的独具武当特色的“两山”实践转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区省级生态乡镇比例为100%,武当山特区荣获“国家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奖”称号,武当山风景区先后获得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
据悉,武当山特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创建,将促进该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绿色经济结构比例,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模式和转化典型案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