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1月17日,来自山东的肝移植患者老赵出院时,不停地对周中银教授团队表示感谢。
老赵因胆道支架植入体内10年后移位出现诸多急性并发症,通过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视频了解咨询后,老赵一家人奔波千里赴湖北武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医院通过ERCP技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微创取出堵塞的支架,重获新生。
10年前,老赵因突发急性肝衰竭,历经艰险接受了肝移植后。植术后不久,他又因为胆道狭窄置入了胆道塑料支架。10年来,老赵自我感觉恢复良好,所以一直没有取出支架。直到半月前,他突发上腹部胀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为胆道支架内移位,建议其通过手术取出。
不愿再次接受手术的老赵和家人,通过网络遍寻救治良方。一周前,他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以视频问诊方式找到该院消化内I科万新月医生问询。在视频问诊中,万新月仔细分析了老赵的病情,并建议他通过ERCP术取出堵塞的支架,清理并重新通畅胆道。老赵觉得这种微创治疗方案高效安全,于是和家属驱车近千公里从山东来到武汉就诊。
抵汉入院的第二天,周中银教授团队及时为老赵进行手术。术中切开刀插入胆管实施造影后,周中银教授团队发现局面非常棘手。患者胆道开口不停有灰白的脓液流出,10年前置入的胆管支架,头端深入了肝左叶胆管内,尾端扎入了胆总管末端管壁中,支架中间就是肝移植手术后的胆管狭窄段,相当于有“3只手”把胆道支架牢牢地抱在胆道内。由于支架放置多年早就被结石附着缠绕,取出难度相当大。周中银教授团队经过商议决定先扩张胆道狭窄段,使用圈套器将支架向肝内推,让扎在胆道内的支架尾端移动,然后用球囊将支架向十二指肠内拖出。在麻醉医生雷凡教授团队的默契配合下,这根放置了10年、长达15厘米的支架,在患者睡梦中被顺利取出。而术后医护人员脱下20多斤重的厚厚手术铅衣时,全身早已被汗水湿透。
据悉,作为湖北省首家具备执业资质的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自2020年2月上线以来,运用常态化医疗与应急医疗的“平战结合”新型医疗服务及运营模式,实现全面和细致、短暂和长期、急病和慢病、专业和个性化的最佳医疗救治目标,构建有序分级诊疗格局,发挥了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的区域示范效应。目前,“武大云医”已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场景,建立了多源异构的健康大数据管理中心,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展有线上诊疗、购药、配送到家、健康监测等居家服务,云诊间视频音频(图文)问诊、就医咨询、健康宣教、穿戴设备健康应用、健康档案、用药管理、心理测评等功能也已陆续开通。
(通讯员 张晓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