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孝廉孟宗是《二十四孝》之一“哭竹生笋”主人公,《楚国先贤传》记载:“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累迁光禄勋,遂至公矣。”
孟宗是三国时期吴国司空,本名宗,因避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字讳易为仁,字恭武,亦字子恭,出生于东汉末年(公元218年)的江夏郡县所辖孟家栗林(现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孟家栗林)的一个农民家庭。东汉时期,孝昌归江夏郡县所辖,当地有个“哭竹港”,就是因孟宗而得名的。
孟宗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十七岁那年因孝敬母亲,在数九寒冬哭竹生笋而名扬四海,后被郡县一致举荐为孝廉,从而走上仕宦道路,后在吴国官至司空,史称孟司空。建衡三年(公元271年)去世,葬于湖北阳新。他一生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忠孝双全,功勋卓著,是当时朝廷命官的楷模,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强调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今天讲的孟宗母亲《孟母三勉》的故事,堪称言传身教的经典。三国时期的孟宗,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通过哪“三勉”开展家庭教育的呢?
——劝勉、慰勉、诫勉。
孟宗南阳求学归来,孟母有感于儿子的孝行,便语重心长地劝勉孟宗说:“儿啊,你现在能孝敬你娘,要是将来出去做了官,能做到为国尽忠,那才算是忠孝两全啊!”
后来孟宗从军,为了方便照顾起居,把母亲接到军营,军营环境很差。有一天,夜雨屋漏,难以安寝。想到自己一事无成,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孟宗很是难过。他哭着向母亲请罪,母亲却安慰他说:“儿啊,何足泣也,但当勉之!”
孟宗升任望江监池司马,主管渔业,有一次,他把自己捕到的鱼制成鲊(zhǎ)鱼,托人捎回家孝敬母亲。可母亲原封不动让人带回,并捎信说:“儿啊,你是渔官,领了朝廷的俸禄,却捕鱼腌制给为娘食用,难道你不知道做官要避嫌疑吗?”
(图为孟宗故事“鲊鱼沉池”绘画 作者 邓曙光)
劝勉尽忠、慰勉勤奋、诫勉守廉!人生奋斗时需要劝勉鼓励、遇到困难时需要慰勉鼓劲、出现偏差时需要诫勉提醒。《孟母三勉》这种激发式、引导式、提醒式的家教方式,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彭建勋 董喜洲)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