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黄分
11月7日,监利县动物检疫站副站长黄兵走下飞机,回到离别2年的家乡。
“终于圆满完成了祖国交办的任务。”黄兵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19年9月27日,中国与基里巴斯恢复外交关系。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承担了首批援基里巴斯农渔业技术援助项目。2020年初,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援外项目办公室选派刘学贵、黄兵等6位湖北农业专家,开展为期两年的农业援助。专家组克服疫情的种种不利影响,在海上乘坐远洋货轮辗转18天,终于抵达大洋彼岸基里巴斯。
在这个平均气温近30度的国度,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户一起,成功试种29种蔬菜新品种、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传授农机使用维修方法。基里巴斯农业部长Ruateki点赞中国专家组: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现象,感谢中方专家组的付出!
29个蔬菜新品种首次亮相当地餐桌
基里巴斯,太平洋的一个岛国,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人口只有十几万,是世界唯一纵跨赤道且横越南北半球的国家。
专家们到了基里巴斯之后,发现这里蔬菜品种少,畜牧肉类大量进口,农业生产资料匮乏。
“蔬菜是当地人眼中的奢侈品。”潜江市园林办事处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蔬菜专家郭刚涛说。
让当地人民吃上新鲜的蔬菜,成为专家们最迫切的心愿。
基里巴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27-28摄氏度之间。“利于喜温耐热的蔬菜品种生长。”郭刚涛分析。
经过一个月的分析对比,专家们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
品种选好了,新的难题出现了。当地75%陆地种植的是椰树,可栽培的土壤极少,专家们从椰树下收集沙土,利用砖块围积成栽培床,“自制”堆沤肥,增加蔬菜面积。当地缺乏淡水,专家们还建起节水灌溉设备,实施了滴灌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片土地上首次长出了冬瓜、菜心、扁豆、莴苣、红萝卜等蔬菜,29个新品种的成功示范,逐步改变了当地人的膳食结构。
以往,当地人基本不吃蔬菜,更不善于烹饪蔬菜。专家们还承担起了“厨师”的任务,手把手教当地人炒菜,让他们的餐桌上开始见“绿”。
除了蔬菜,此次援助还包括畜牧、水产、农机等方面。专家们在前面传授技术,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设备、生活等全方位保障。
留下“带不走”的中国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到基里巴斯,专家组就决定做一件大事——为基里巴斯编写一套农业教材。
专家组深入主岛和8个外岛调查,对基里巴斯农业现状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基里巴斯蔬菜、畜牧、水产、农机发展的建议,撰写了9万字的《基里巴斯农业调研报告》。
光有理论远远不够,还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
潜江农业发展中心畜牧专家陈海燕发现,当地的畜禽饲料基本来源于椰子榨油后的椰子粕,营养成分单一,不利于畜禽生长。专家们利用丰富的椰子资源,加入少量玉米、豆粕,调配出猪鸡饲料配方,如今,这一配方已交给当地一家椰子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
在基里巴斯,专家们认定一条:技术不在于多么高精尖,而是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
基里巴斯畜牧业发展规模较小,受制于仔猪繁育技术,通常需要空运公猪过来配种,成本高且不方便。监利县动物检疫站副站长黄兵在当地一家养殖场,现场演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场的当地技术人员看呆了,竖起了大拇指:中国技术真是简单有效。
农户Muareti饲养了3头生猪,黄兵应邀上门去传授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几个月后,顺利产下7头人工授精的小猪仔,亲戚朋友听闻消息,纷纷前来,将刚刚断奶的小猪仔要走了。
这一技术受到广泛好评,如今在基里巴期8个外岛成功推广。“我虽然回国了,但把技术留下来了。”黄兵十分骄傲。
天门水产专家熊艳兵以蛋黄投喂、大豆磨浆投喂为重点,改善当地主要水产品虱目鱼的营养条件,提高了产卵量。
天门农机专家刘学贵教会了当地人维修柴油机、微耕机等农用机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技术,专家组开辟了蔬菜、畜牧、水产、农机“实训课堂”,通过受邀指导与课堂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亲身示范。两年来,专家组累计培训200多场、5190人次。
以技术和真诚赢得友谊
农业专家送去了技术,更传递了中国人的真诚与友善。
两年间,专家组与农场的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技术交流到生活沟通,大家相处久了,彼此称兄道弟。
潜江畜牧专家陈海燕告诉记者,当地人举行家庭聚会或者孩子办成人礼,一定会邀请专家组去作客,并奉为贵宾,吃上一顿烤全猪。席间,还会拉着专家们唱歌跳舞。
在走访过程中,看到有些农户家中比较拮据,专家们也是自掏腰包,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真心换真情。听说专家们两年期满,要返回中国,农场40多名工人自发前来送别,赠上基里巴斯独有的服装,以表情谊。
700多个日夜,不远万里来援助,面对这些倾囊相授的农业专家,基里巴斯人发自内心地说:中国人是真正的朋友。
专家组的回国之旅也是十分艰辛。6位专家一共分了5批次才能回到祖国,乘坐飞机最多要辗转3个国家。
回到潜江,陈海燕仍然牵挂着万里之外的那块土地,他有时通过邮件了解基地情况,与农户交流。
天门农机专家刘学贵手机里保存了多个视频,里面记录着他在基里巴斯的工作与生活,视频中,专家与当地人民一起劳作,一起载歌载舞。
翻译小栾,充当起专家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当地人对这个漂亮的女孩子赞不绝口。如今,首期援助项目结束了,专家们陆续启程回国,小栾仍在坚守。她的最新一条朋友圈这样写道:这世上有很多事都有比武力解决更好的办法,那就是爱与和平!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