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医院研发、被誉为消化道肿瘤“克星”的“内镜精灵”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以最新版本连续第三次亮相进博会,向全球展示国际领先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产品“中国方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医院负责人、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介绍,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内镜下早筛早诊,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早期癌病变微小,不易被发现。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究其原因,资深内镜医师短缺,长期“疲劳驾驶”;年轻医师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系统培训;内镜检查缺乏实时质控,如检查部位不完整、肠镜退镜时间过快等不规范操作,都容易造成漏诊。
为了打破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一高一低”的困局,5年前,致力于胃早癌检测基础研究的于红刚,将方向锁定在人工智能,开始自主研发“内镜精灵”。这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可对消化内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规范医师的内镜操作,并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内镜精灵也被称为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今年7月,最新一代“内镜精灵”发布。5年时间经历了400多个版本的迭代后,最新版本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度为95.3%,胃早癌识别准确率90.2%,未来其经算力通过不断训练还有提升空间。在同期举行的2022(第二届)精灵杯全国早期胃癌诊断大赛上,最新一代“内镜精灵”与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消化内镜高手现场“PK”,在“人机大赛”中取得完胜。这意味着,消化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变得越来越灵敏。
随着“内镜精灵”不断完善和优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借助它提升内镜诊疗水平。于红刚介绍,“内镜精灵”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已有超过600家合作医疗机构,应用到全国22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协助医师发现了万余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也将“好医生”带往基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10月,“内镜精灵”总计协助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13853例。进展期胃癌如按照“胃癌根治术+Xelox化疗方案+靶向药物+其它诊疗”及杂项费用进行预估,发现一例胃早癌即可为国家节约医疗开支至少30万元,这意味着“内镜精灵”已为患者和国家节省了近41亿元医疗开支。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莉、通讯员任艺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