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丹江口频道通讯员杨俊涛)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拟入选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拟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也是该市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官山镇吕家河位于中国水都丹江口市西南部,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麓。吕家河村位于丹江口市西南部,该村属于中国传统村落和革命老区村,属特色保护类村庄。全村区域面积 19.85 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有耕地面积 1579 亩,林地面积 24227 亩,户籍人口349户1196人。
60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大修武当,御敕方圆八百里为官山,三十万民工在此汇聚,各民族文化在此融合,诞生了中国汉族民歌“活化石”——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吕家河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湖北省民歌村”、“湖北省首批特色文化村”。
翠色盈盈,青山如黛。抬头看见蓝天白云,放眼望去树木葱郁,低头瞧见绿草花红……鄂西北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吕家河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褪去了往日贫穷的“小山沟”,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林海美景。吕家河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新村
吕家河村是鄂西北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红色文化更是吕家河村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多方考证,挖掘整理了贺龙、邓仲夏、柳直荀等红三军主要将领和纪大纲、李祥等丹江口市本地革命烈士红色战斗事迹,史展馆主要围绕革命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前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阶段,建设红色历史纪念馆,深入挖掘展示吕家河村及官山镇的历史文化。
深度融合红色元素。通过参考学习延安、井冈山等红色地区的发展经验来制定符合吕家河的发展方案。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为基础,围绕红色主题进行填词编曲,唱响“吕家河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红色村庄”的宣传名片,突出红色文化。在保持着“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下,对司令部旧址后方老酒坊进行加固修缮。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展示贺龙相关历史,复原贺龙及红三军驻扎于吕家河村期间的工作生活场景。旧址建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加固,内部陈设展示相应具有年代感的实物,并妥善保护珍贵旧物。村庄整体风貌保持一种农村特色。
红绿融合共促发展。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吕家河村产业实际,大力发展艾蒿、火龙果、蓝莓等产业,建立乡村集市,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共享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利,实现“红+绿”双色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生态功能需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官山田园特色美丽乡村,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唱响红色民歌 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吕家河民歌,早在2008年6月就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地处湖北、河南、陕西几省交界处,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吕家河民歌深受巴楚文化、秦楚文化、武当道教文化及神农文化的影响。其发源于西周《诗经》,成长于秦腔楚曲,壮大于武当道家,既有独特鲜明的地域、个性特色,又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唱腔丰富,表达方式灵活,堪称中国汉族民歌“活化石”,因而在研究武当文化、秦楚文化、房陵文化和中国民间音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泛的内容。吕家河民歌取材于生活,其内容淳朴、自然,结构短小、音韵和谐、易歌易记、方式灵活,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歌声伴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俨然成为人际交往的“第二语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歌声中都能找到,无事不歌、兴而歌之。而最为精彩的就是“对歌”,一种在熟悉传统民间文艺基础上的即兴创作,以竞赛的方式充分激发歌手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引经据典,为自己解围,既表现出歌手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艺术智慧,也使演唱生动有趣,使听众获得娱乐,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和参与。
丰富的唱腔。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其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徵调式,其次是宫调式。旋律构成以五声音阶为主,戏曲调等极个别民歌为六声音阶。其中虽存在徵调式以“徵—羽—宫”和“徵—宫—商”两种“三声”、宫调式以“宫—角—徵”三声为骨干音的情况,却并不十分明显。在曲体结构方面,吕家河民歌以三句体为特色,三句体与四句体的作品数量大致相当。吕家河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有《闹五更》、《站花墙》等。
多样的题材。吕家河的汉族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阴歌”专用于丧事,一般在夜间演唱,所以也叫“夜锣鼓”。除“阴歌”外,其他民歌皆称“阳歌”。阳歌与日常风俗紧密相连,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庆歌、灯歌、劝酒歌、祝寿歌、劳动歌、儿歌等。此外还有不少长篇叙事诗,如《龙三姐拜寿》《杜吉莲哭监》《梁山伯与祝英台》《打蛮船》《秦雪梅吊孝》等。这些歌可唱阳歌,也可作阴歌唱,只是曲调应用不同。初步统计,吕家河流传长篇民间叙事诗在15部以上。
建设生态大棚 开发农业产业化
吕家河村属于中国传统村落和革命老区村,属特色保护类村庄。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经济生活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粮油种植维持。受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粮油生产效益总是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活停留在够吃稍有结余的温饱状态,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项目,农民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该村凭借扶贫开发政策的东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湖北神农之野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入驻这里,建设高科技大棚采摘园,开发生态化产业。
2017年,采摘园基地正式落户吕家河村。同年5月,流转吕家河土地120亩,建设鲜果采摘园。其中,火龙果大棚50亩、蓝莓50亩、樱桃20亩。在吕家河村采摘园,左边是火龙果大棚,右边是蓝莓采摘园。去年,该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超10万元。
五年磨一剑!湖北神农之野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据地势,划分区域;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人工修垄,智能滴灌;水肥管理,除草松土……现在,家门口种上了火龙果,吕家河村群众不但能吃到新鲜的火龙果,而且还能享受到采摘的乐趣。仅今年上半年,火龙果产业已经为吕家河村周围群众人均增加收入三万余元。
该村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开发土地荒山兴项目。使得村里群众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的佣金,还能在基地务工拿薪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艾蒿产业也是吕家河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端午节前后,党员干部到合作社抢收艾蒿。现在村发展了380多亩艾蒿,大约要收三四百吨鲜叶,能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为鼓励村民发展艾草增收致富,2018年该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能动性,鼓励后备干部代吉红带头发展艾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在村加工车间,已开发艾条、艾灸、艾枕、足浴包等10多款养生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村积极吸引能人回乡兴业,建设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种植基地、鲜果观光采摘园。2021年,该村发展星级农家乐40家,人均可支配收入8.2万元,村集体实现经营性经济收入10.8万元。
展望未来 加快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吕家河村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农业观光等特色产业,推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等相结合,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接待、讲解、美食、住宿等旅游服务。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有能力的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党员带头返乡创业,积极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力推动吕家河村乡村规划、乡村营造、产业发展、生态建设。2022年上半年,观赏镇在吕家河村河道旁启动了“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保护绿色生态,助力打造红色经济。
目前,吕家河村正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加快实现乡村美丽宜居、全面振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