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亭一景,97座候车亭串起武穴金秋图
农村新报 2022-10-28 23:26:58

农村新报通讯员 潘庆芳 张银俊 冷文英

金秋时节,稻菽飘香。一条条循环畅通的“四好农村路”,如彩带般穿行在武穴市的阡陌山野之中。

“以前,路边等车雨天一身湿,夏天晒层皮;如今,有了候车亭,再也不怕大太阳和下雨下雪了,有时我们做完农活还可以在这儿歇歇脚、聊聊天。”大法寺镇崇山村二茂凹垸村民李必德站在崭新的候车亭旁满脸笑意。

“按照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客运标准化候车亭建设要求,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建成的崇山候车亭,长约10米、宽3米,人字形屋顶上铺排着鳞状瓦片,两端飞檐高高翘起,镂空方格窗下一圈‘美人靠’让八根琥珀色立柱紧密相连。”崇山村党支部书记涂界兵介绍,村里有千亩油菜基地,每年三四月间,油菜花海就会吸引大批游客,小小村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候车亭变身为农副特产宣传栏,柑橘、红薯、花生、梅干菜等地方特产,都被游客“一抢而空”。

“有了候车亭,不仅方便等车,油菜花节时我们卖油粑等生意很方便,一家四人每天可以卖1000多元。”借着候车亭带来的便利和人气,上桂村村民桂水凤小赚了一笔。

像桂水凤一样,公路沿线不少村民都共享这份红利。

在武穴市交通运输局支持下,大法寺镇对所有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到了村组垸场、田头山间、产业基地,同时完成的8座农村危桥改造,让村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该镇梅上线,起于梅均村,止于上桂村,沿线有5个村、20多个垸场,全长4.8公里,沿途7个候车亭,其中徽派建筑风格的梅均村候车亭极有特色。

“原来公路不通时,我们进城要绕行,一路三回九转,还要过桥。现在路修好了、桥改造了,客车开到了家门口,沿线还有候车亭、小景点,出门就像逛公园。”69岁梅均村村民梅菊芳说。

除了公布车辆信息、方便村民候车、宣传爱路护路知识外,候车亭还图文并茂地展示当地优秀村民的先进事迹,成为先进典型的宣教阵地,激励更多村民学习先进,争当楷模。同时,修建党建公园、公路驿站、交通公厕,对垸场道路进行修复刷黑,利用闲置空间打造了多处公路文化带、红色文化点、法治教育基地,实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

“目前,我们已经建设完成了97个农村候车亭,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坚持便捷、实用、美观、经济,统筹谋划、科学布局,让农村候车亭与山水田园有机融合,与群众出行紧密结合。”武穴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袁光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向上争取项目,力争候车亭建设实现全市覆盖。

责任编辑:三农频道编辑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