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长江湖北段沿线,机声隆隆、焊花飞溅,一条钢铁巨龙绵延生长,将串起长江沿岸四省两市。
这就是沿江高铁(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由在鄂央企铁四院规划设计。
从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到世界上首条开通运营超千公里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从世界上第一条大面积湿陷性黄土高速铁路——郑西高铁,到中国首条时速300公里山区高铁——合福高铁……铁四院一代代工程师擎起如椽巨笔,编织大地经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铁四院,诞生于湖北,成立于1953年,与共和国同成长,塑造了中国高铁勘察设计领军品牌,设计建成50多条高速铁路,共计1.3万余公里,超过全国投入运营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八纵八横”主骨架的骨干设计力量。
自主创新跑出“中国速度”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等内容的综合展示,其内涵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而成。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普通铁路还在轰轰烈烈地建设中,绝大多数人不知高铁为何物时,铁四院已在高铁领域悄然犁地。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后,铁四院工程师们心中的“高铁梦”被点燃。在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铁四院原总工程师陈应先的指导下,该院编写《高速铁路》一书,成为早期高铁研究者人手一册的“红宝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铁四院组织勘测队开始京沪高铁首次勘测,开启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序幕。他们对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轨道系统选择、地基沉降特性、桥梁结构工艺、“四电”和牵引供电系统集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创新,创立和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
“作为我国提出建设的首条高铁,京沪高铁从前期研究到建成通车历时21年,仅论证过程就长达十多年。”铁四院副总工程师周天杰回忆,京沪高铁的前期研究为铁四院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基础,2004年国家出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启动建设,由铁四院负责勘察设计。
武广高铁全长超过1000公里,跨越平原、山区、丘陵等各类地形,复杂程度居世界前列。当时,不少外国专家放话:中国不可能自主建成武广高铁,即便建成了,也会是豆腐渣工程。
铁四院的工程师们不信邪,他们组成了40多个专业团队,开展上千个专题研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武汉至乌龙泉段设计了62公里试验段,铺设了7种无砟轨道,通过反复试验,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型板无砟轨道;首次采用CTCS-3级世界先进列控系统,能满足时速350公里以上、动车间隔3分钟以内的列车运行指挥和控制要求……2009年底,武广高铁正式通车,这是中国首条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铁路,国人从此驶入高铁时代。
工匠精神铸造时代精品
品质是品牌的牢固基石,成就一流品牌必须以一流品质做保障。
在京沪高铁勘察之初,时任京沪高铁建设指挥部的副总工程师孙红林和团队经常背着水壶、干粮,连续好几个月,进入矿山采空区、郯庐断裂带、苏锡常沪地面沉降漏斗区等地开展分段勘测,每一段站点走过不下数十遍。
在设计中,他们研究分析大量国外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文献、咨询报告,开展多项技术创新,不断破解京沪水系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题,为京沪高铁的快速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正是老一辈工程师以前瞻思维积极探索,以工匠精神放大创新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才得以让企业领军发展。”周天杰说。
总建筑师盛晖,致力于让老百姓乘车更方便、更舒适,他回顾总结一、二代铁路客站发展史,创新实践第三代铁路交通枢纽客站设计,创新性提出了第四代客站理念,带领中国高铁客站建设进入新发展时期;总规划师郑洪,致力于铁路规划研究、勘察设计、技术标准及科研工作,长期奔走在铁路建设一线,年均出差达到180余天,被同事誉为“勘察设计活地图”……
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也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发向上。通过开展“导师带徒”,发挥生产骨干“传、帮、带”作用,铁四院先后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林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成洋等多名优秀青年代表。
目前,该院共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全国工程监理大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余人,各类省部级专家人才200余人。
高铁设计吹响数智化号角
品牌要立得住,叫得响,还要与时俱进。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铁四院也开启了数智化转型之路。
去年,由铁四院牵头承揽的“十四五”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在汉启动,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高铁工程。未来,运用智能勘测技术,就能快速获取数字化勘察数据,生成定制地形图、实景三维模型等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形成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且最优的线路方案。
在智能设计方面,作为中国铁路客站4.0版的倡导者,今年9月22日,全国首个“站城融合”综合交通枢纽——杭州西站投用。在设计中,铁四院构建了杭州西站枢纽一体化平台,接入国铁侧、城市侧相关数据和枢纽内智慧配套信息系统等数据,在顶层设计上让车站完美融入城市。
铁四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光振雄介绍,“十四五”期间,铁四院计划投入超10亿元支撑数智化研发,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勘察设计平台,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智能设计技术体系和数字化标准,让勘察设计全流程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推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发展。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