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让屈家岭文化走向世界——记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王豫鄂
湖北日报 2022-10-01 19:37:09

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屈家岭文化不只属于屈家岭,她属于全世界”,凭着这一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心,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公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豫鄂,带领团队一步步创造不俗业绩。在2022年完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评定工作中,王豫鄂的工作成果获专家组高度赞扬。9月30日,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王豫鄂等人获评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

用心用情,抓遗址公园建设

王豫鄂在主持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期间,按照每年申报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完工审核一批,快速滚动推进建设工作,最高峰时,曾经有9支团队同时施工,平均两天召开一场协调会。

从2016年起,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现场会连续五年在屈家岭召开,屈家岭成为全省40处大遗址项目建设的排头兵。在此期间,屈家岭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屈家岭遗址公园先后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台办、国家文物局授予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省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等。

王豫鄂作为屈家岭遗址公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连续2年争取上级文保资金在全市占比45%以上,主持遗址公园建设全面工作的6年期间,已建成开放面积163.5公顷,实施保护、展示、考古等7类15项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形成了中国农谷核心区和遗址公园农耕文化保护发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将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结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保护利用实际需要,实施符合遗址自身内涵和价值的特色项目。为纪念湖北考古及屈家岭遗址考古开拓者和奠基人张云鹏、王劲夫妇作出的卓越贡献,遵从王劲先生遗愿,在考古遗址公园外围建设“屈家岭考古学家纪念园”,表达对湖北考古先驱的深情缅怀,丰富了考古遗址公园的人文底蕴,获得全国考古界普遍赞许。

守正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为了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活”起来,将文物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文化传播内容,凝练和活化屈家岭文化价值符号。在没有能复制的经验、没有可借鉴案例的情况下,在王豫鄂的带领下闯出了一条属于屈家岭自己的路。

2019年“中国农谷·屈家岭Tao文化节”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文创大赛,全省有11所高校参与,成功实现屈家岭文化跨界融合的良好开局。

2022年组织开展中国农谷·屈家岭文化IP全球征集活动,将全球考古界、设计界和文旅界知名专家汇聚到屈家岭,收到来自美、法、意等国家,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40所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设计师原创作品2476件/套。社会公众投票点击量超292万次,投票量达190万次,引发广泛关注,一批优秀成果正逐步实现知识产权商业转化。3D动漫影片《屈家岭传奇》即将首映,这是架构屈家岭“农耕·迪士尼”文旅场景的先行项目。

屈家岭文创开发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未来将与武汉光谷和武汉纺织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打造屈家岭高科技纺织产业园,重现五千年前纺织业的辉煌。

推陈出新,讲好文物故事

为让屈家岭文化传播出去,王豫鄂创新性推出各类文化宣传活动。

2020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连续推出15期“屈家岭文化陪你过大年”专题报道,将屈家岭文化知识和过年传统风俗结合起来,创荆门市文化宣传历史新高,并荣获全省广电社教专题一等奖。

2021年,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这条主线,推出屈家岭遗址大事记音乐宣传片《少年》,成功入选荆门市2019-2021年优秀文化作品。随后又推出《农·道》系列人物专题视频,通过寻访参与和见证遗址公园建设的代表性人物,将一幅记载远古农耕、昔日农垦、今日农谷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积极创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全面打造学农营地,整合农谷全域资源,构建以金色农谷为支点,以白鹿春、太子山、遗址公园、屈陶屈窑等为基地的农业研学模式。培养“小小讲解员”让学生走进遗址公园讲解家乡文化,做文化的传承者。

精益求精,做好文化传承

2017-2022年,王豫鄂围绕遗址公园建设,共招商引资文化旅游康养类项目15个,总投资75亿元。已建成项目共计4个,年产值约0.35亿元,年缴税收约600万元。

成立屈陶屈窑文创基地,着力打造集陶瓷作品研发、制作、展示、交流、观光于一体的陶文化产业园;推动湖北省金色农谷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全国中小学研学示实践教育营地,每年接待国内外200多万人次的中小学生,成为了传播中华文明,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荆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商品贸易等诸多领域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屈家岭将作为签约地区率先获益;成立了中国农谷·屈家岭文化产业研究院,为后续文化设计成果的就地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鄂文旅)

责任编辑:陈屿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