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精彩十年】宣恩:夯实产业基础 书写发展长卷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2-09-28 18:28:04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恩县紧扣绿色发展主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作为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核心要义,逐步实现现代农业加速构建、生态工业提质扩容、生态旅游质量双升,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现代化产业之路。

农业产业化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板

金秋时节,走进宣恩县万寨乡向家片区今年刚打造的现代农业园,连绵数十亩的钢构大棚像白色的地毯延伸在田间。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翠绿,四季葱、豇豆等蔬菜长势良好,几名村民正在逐行采摘,负责运送的车辆停在路上,这些新鲜采摘的蔬菜将迅速进入州内的各大超市。

“这样种菜不挑天气,而且产量也高,让我这个种了半辈子田的人长见识了。”正在基地采摘的村民陈永槐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天气、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桎梏,如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增加土地产值,成为困扰农民的头疼事。

“大棚每年可以种植三季,目前这些蔬菜收完之后,会种上羊肚菌、草莓。”向家片区联村党委书记覃浩介绍,向家片区四个村由于地域相邻、条件相近,经过商讨成立了联村集体经营公司,并以公司为主体流转土地,建设农业产业大棚,探索多村联营的农业发展模式,让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和分红,还可以在产业园里挣取工资。

近年来,宣恩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含量,以绿色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让广大农民走出“靠天吃饭”的局限,走上标准化、科学化农业生产路子,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宣恩县深入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链接机制,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环节延伸。烟、果、茶、畜、药、蔬、粮等传统农业产业正稳步实现提质量、树品牌、占市场、增效益,加速形成农业产业链发展格局。

以茶叶为例,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通过产业链抱团发展的模式,将生态、有机、富硒理念贯穿茶叶生产全过程,与“伍家台贡茶”品牌共同成长,2021年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如今,宣恩不仅有以“伍家台贡茶”为代表的优质绿茶,富硒红茶和富硒黑茶也在悄然崛起。

质效并进 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薄弱的工业基础和作为重要生态涵养区的使命并没有阻止宣恩发展工业的决心,反而激发了宣恩建平台、优环境、引企业、强服务、扩市场的干劲。

近年来,宣恩围绕“一区三园”总体规划布局,做大做强工业发展平台,紧扣硒食品精深加工、五金工具、生物医药、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再生资源利用等工业产业集群,抓紧抓实招商引资,推动工业企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

9月22日,在宣恩县和平制造产业园内的湖北兴龙工具有限责任公司仓库门口,两辆满载钢材的大型货车正在卸货,这些钢材即将进入车间,沿着一排排机械化设备,经过14道工序后变成一根根建筑钻头。

“当时跟着老板从浙江转战宣恩,心里多少有些疑虑和担心。”行政经理刘洋直言,2013年刚回宣恩时,不管是规模还是市场,宣恩公司与沿海同类公司的差距都非常大,“年产值才800万元,在全国300多家钻头企业中微不足道。”

随着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加宣恩不断加大工业技改力度,丰厚的技改奖补政策让公司负责人没了后顾之忧,几年来,公司在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上投入近4000万元,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攀升。如今,该公司每年可卖出6000万只钻头,规模位居所在细分行业全国第二、全省第一,2021年成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毫不起眼的钻头工厂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兴龙工具的华丽转身是宣恩县工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宣恩立足区域优势和生态禀赋,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着眼再生资源利用、清洁能源等产业谋篇布局,让绿色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新投产的湖北德恩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而有序,大小不一的高速注塑机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该公司于1月19日正式投产,以生产再生塑料粒子、环保垃圾桶、抗洪救灾隔离板等大规格注塑件产品为主,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我们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1400多万元的订单。”公司副总经理李小鹏介绍,车间的设备都是眼下最先进的,通过回收塑料制品进行生产,实现“变废为宝”。

截至2021年,宣恩县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达45家,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长期在全州领先。

提档升级 加速贡乡绿色崛起

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是宣恩县县委、县政府的时代使命。近几年来,宣恩县全力推进“两山”理论的宣恩实践,以“仙山贡水·浪漫宣恩”为核心,打造山水相依、节会相连、文旅相融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全域旅游实现惊艳蝶变。

入夜的贡水河畔凉风怡人、灯影摇曳。河北岸的惹溪街人头攒动,以烤活鱼为主的餐饮店香味缭绕,不断升腾出宣恩夜经济的烟火气。

“烤活鱼配上酸萝卜简直太好吃了,再加上这么美的夜景,来宣恩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湖南的游客李璇与朋友们在烤活鱼店大快朵颐,对美食美景赞不绝口。

思路决定出路。十年来,宣恩加快推进县城景区化建设,并提出了“小节会拉动大旅游”的发展思路,以水上运动会、新春灯展、七夕河灯节、中秋恳亲会等为代表的一批节会赛事在贡水河畔举行。随后,县城又陆续打造了音乐喷泉、钟楼、墨达楼、惹溪街、兴隆老街等一批可观可玩的景点,着力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业体系,实现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地位。

2021年,宣恩城区仙山贡水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级4A级景区,游客越来越多,贡水河两岸的生意更加火爆。十年间,贡水河两岸的市场主体已增长至近万家;连续举办的赛事节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刺激了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崛起。

抢抓发展新兴产业机遇,“数字宣恩”“在线经济”成为宣恩的高频词。

9月23日,在宣恩电商直播基地,一个个主播在镜头前卖力介绍宣恩特色商品,吴瑞经营的柏树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开播福利价,4斤前腿腊肉只需要89元,先到先得。”主播在镜头前卖力介绍产品,吴瑞则在后台接收订单、打包商品,随着直播间观众的涌入,开播福利被一扫而空。

“我们公司的几个抖音账号从2月开始运行,由于选品质量保证,回头客非常多,目前最高的有15万多粉丝。”吴瑞说。

农特产品实现上网销售,是宣恩以“产业+”为途径,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证明。未来,宣恩将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做大做强块状特色经济,加快建成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板块,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支撑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

(湖北日报宣恩频道记者陈绪开 杨长镁 李永红 通讯员向毅 陈仪 柳昆辰)

记者手记: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十年来,宣恩县紧守绿色发展主线,在体制机制、要素培育、企业主体、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为推动形成更具宣恩特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更应清醒坚定。要深刻认识到,宣恩农业产业链条短、工业起步晚、新兴产业规模小等瓶颈仍然桎梏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宣恩要在新征程中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要素资源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动要素协同,逐步形成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由“粗”到“精”、工业从“弱”到“强”、新兴产业由“小”到“大”的转变。

责任编辑:张译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