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蓝电党支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抓规范、抓完善、抓创新、抓特色”的原则,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在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中“对标争先”做到“七个有力”,绽放青春风采,汇聚前行力量。
持之以恒三十载,建成全国“百强学生社团”
蓝电科技创新中心(简称“蓝电”),由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二级电工证书”培训制度的基础上,1993年初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创建。秉持“求实、探索、创新”的蓝电精神,“蓝电”发展成为个性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标杆典范,铸造了集培训、竞赛、创新为一体的湖北工业大学首个全国“百强学生社团”。
“蓝电”围绕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素质,实施赛教融合工程,把竞赛项目融入培养方案,把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施“一生一赛、一月一赛、一专业一赛、一赛一小组”的四个一工程。坚持科创融合原则,依托校内外平台搭建蓝电科创融合基地,大力推动本科生“进平台、进实验室、进项目”,练习专业系广泛开展学术研究、项目开发等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毕业后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国家电网、许继集团、华为、新思科技等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蓝电中心历来大力支持和孵化创业项目,拥有多个院级创业团队入驻。
蓝电爱心联盟是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困难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而建立的社会公益组织,以“发现一个,帮扶一个”为原则开展各项活动。蓝电中心以蓝电爱心联盟为平台成功举办服务大众的免费义务维修,关注弱势群体的“一对一帮扶”,关爱孤寡老人和山区儿童的募捐行动……
栉风沐雨三十载,蓝电中心发展成为一个集技术、创业、奉献、关爱、进取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基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打造“四型”社团党支部,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蓝电党支部是湖北工业大学于2014年在大学生社团中建立的第一个学生党支部。支部坚持以“党建带动社团建设,社团彰显党建特色”为宗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深度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四型过硬学生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学生发展成长,切实增强党支部活力和党组织战斗力。
一是创新学习模式,打造学习型支部。支部创建思想引领新矩阵---“电院E青年”微信公众号,打造与学生的全媒体对话方式,推出“寻找校园最美声音”“毕业生党员讲榜样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创新理论学习新形式,推行“人人讲党课、个个作报告”制度和“半月读”活动,将支部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引领科技实训,打造创新型支部。支部以蓝电科技创新中心和蓝电爱心联盟为主要实践平台,形成专业老师业务指导、支部党员包干“团队项目”的工作机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各类专业实践。积极探索“朋辈导师”创新实践互助模式,帮助引导全院学生投身于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营造传帮带科技创新氛围,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工程思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科研学习氛围。
三是树“三创”典型,打造服务型支部。打造以“家电义务维修”为特色品牌,“一对一帮扶、暑期社会实践、爱心志愿者”等20余项为社会服务子品牌,广泛开展 “进社区,进校园,进宿舍”志愿活动,进一步培养社会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探索建立了支部成员投身科技、创新和公益发展的新型党建模式,实现了个人和组织“双赢”。
四是拓宽发展新领域,打造开放型支部。支部不断探索具有“蓝电”特色的育人活动:依托蓝电爱心联盟开展“一对一”帮扶项目,使得18个批次243名困难学生得到总额高达200余万元的帮扶。支部与国际学院共同挂牌成立“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扩大了支部的“朋友圈”,为支部学生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平台,也使支部成员成了学校推进国际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七个有力”汇聚前行力量,绽放青春风采
蓝电党支部对标争先,以“七个有力”汇聚前行力量。
一是创新学习形式,教育党员更有力。蓝电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功能,下大力气开展持续且高效的系列教育活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开展战“疫”共鸣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停课不停学”,有力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创新了“使命宣言”“专题学习小组”“深度汇谈”等学习形式。支部善用学生队伍发展平台,培养一批熟悉支部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作风扎实的学生骨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党员乃至全体同学成长成才。
二是完善党员考核办法,管理党员更有力。蓝电党支部不断规范、严肃支部组织生活,强化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在健全支部制度化建设上下功夫。一手抓“软件”:促进支部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一手抓“硬件”:促进支部活动经常化,实现了台账齐全、作用突出。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督促党员更有力。根据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学院党委将党团活动紧密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党团活力。通过号召“勇于亮出党员身份”,开展了“党员寝室挂牌” “学生党员护学岗”等一系列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战疫时期,组织“云祭扫”“云帮扶”“勇担当”等系列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要求支部成员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督促和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勇于担当、共克时艰。
四是发挥“朋辈引领”,组织师生更有力。支部在完成基本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对青年提出的要求,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知行合一”的专业特色党支部。支部积极探索“朋辈导师”创新实践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蓝电科技中心学生的专业优势,由专业老师指导,发挥学生党员“朋辈引领”作用,让支部内每个党员成为联系学生与老师的纽带,通过学生党员和骨干组织筹划,帮助与引导全院学生投身于专业学习、科技竞赛、课题研究、校友讲座、电子创新沙龙、创新创业等活动,构建科技创新“传帮带”协同机制与氛围。
五是突出榜样作用,典型示范更有力。支部成员积极主动参加全国“挑战杯”、电赛、智能汽车等学科竞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励60余项,省级奖励300余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包括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一等奖及以上20项、二三等42项,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170余篇,孵化创业团队27个,成为学校引领科技创新活动的先锋模范组织。运用学院“电院E青年”微信号开设榜样示范栏目,用新媒体手段讲好“党员故事”。定期推送“优秀学子”事迹、党员表彰暨事迹报告会,选树学生典型事迹登上《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突出榜样的力量和影响。
六是构建立体思政,凝聚师生更有力。支部组建“电院E青年”思想引领新媒体矩阵,打造与学生的全媒体对话,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宽边界育人。通过推出师生“寻找校园最美声音”学党史、“毕业生党员讲榜样故事”、红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等,传播核心价值,努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理念的优秀共产党员。
七是贴近新形势,志愿服务更有力。在学校、学院、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支部设立地铁志愿者、校园交通护学岗、共享单车志愿者、爱心伞志愿者等2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蓝电党支部与蓝电爱联盟公益活动参与率达到100%,累计招募志愿者超10000人,志愿服务时长达60000小时。涌现出了以熊厚博同学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优秀事迹荣登《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湖北省优秀志愿者”“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组织带头人”等荣誉。公益实践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等。学生毕业后继续服务社会,在就业单位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爱心大哥哥”志愿团队等,涌现出以“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夏凡、操石杰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许多“一对一”受资助学生在毕业后转换身份,成为学弟学妹的资助人,形成了资助育人的良性循环。一批优秀毕业生主动支援西部、扎根基层,为西部发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日报通讯员 王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