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来源-东西湖融媒 通讯员 - 蒋华 图片 - 陈卓 晏君)2021年,东西湖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跃升至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44位,全国百强区第72位。汉口腹地,东西湖区正成为大武汉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勃勃生机强力助推“五个中心”建设新征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路走来,东西湖区高擎创新发展之旗
朝梦想出发。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突破700亿元
东西湖区锚定“中国网谷”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工程,为企业创新营造“热带雨林”式发展环境,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 东西湖区综合实力快速跃升,产城人深度融合。图为晨曦中的黄狮海
在区域经济主战场上,创新引领催生出一大批领军企业,为产业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区内新增194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企业总数达508家,是2018年的3.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良品铺子、菱电电控、回盛生物先后上市,企业上市数位居全市前列。全民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万户。
● 武汉菱电电控生产线。该公司2021年3月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
在创新引领中萌芽成长的战略新兴产业,让“中国网谷”焕发出无限活力,鼎足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点到链,吸引134家网安企业聚集发展。
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京东方10.5代线建成投产并满产运营,康宁玻璃基板、创维Mini LED显示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延伸。
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布局,TCL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园、宝龙达电脑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友芝友生物抗体药物生产、海天味业华中总部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
创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华润啤酒武汉新厂等200余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中金数据超算中心、航达航空产业园等200个亿元以上项目投入运营,全球单体投资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18个月建成投产,亚洲设计产能规模第一的蒙牛低温工厂仅用6个月建成投产,全国快递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顺丰物流集散中心即将投用。
● “中国网谷”构建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图为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监控中心
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东西湖,创新实力更加强劲、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具备了向更高目标进发的能级和潜力。
2022年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纵观省市全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在省市多重叠加,东西湖区具备乘势而上的强大支撑。
市委提出基本建成“965产业体系”,构建“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为东西湖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东西湖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网谷”,将“活力迸发的创新东西湖”列为“中国网谷”的四大特质之一。
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更有活力、更加高效,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高新企业数量超千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千亿,转化专家成果项目超千项。
国家网安基地建设卓有成效,网络安全人才、技术、产业融合生态构建成形,成为国内一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高地。
● 社会创新激情持续迸发。图为捷特航空新型无人机试飞测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东西湖区将深入践行网络强国战略、开展创新主体倍增计划、实施成果转化加速工程、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争做全市创新驱动新引擎。
● “中国网谷”显示度引领力不断提升。图为国家网安基地核心区
今年,东西湖区将聚焦国家网安基地“主引擎”,提升“中国网谷”显示度引领力,数字化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构建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狠抓动能培育,推动科技创新提能。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加强科技培育,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孵化引育“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1年12月,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东西湖区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创新提能若干政策措施”。
这份被称为“创新十五条”的奖励清单,好似当春而降的喜雨,将催生旺盛萌动的科创新芽,循着阳光向天空茁壮成长征程。
即日起,我们推出“科创驱动力”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中国网谷”创新发展的路径、经验和丰硕成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