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红军将领后人来鄂祭英烈 以蔡申熙为原型电影将筹拍
湖北日报 2022-08-02 19:40:48

湖北日报讯(记者农新瑜、实习生向豫祺)近日,著名红军将领蔡申熙烈士的后代、知名影视演员莫小奇,与剧作家曾羽、李鸿等采风组一行,来到“中国将军县”——湖北红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风考察,并就筹拍蔡申熙将军题材电影事宜与红安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1932年10月,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战略转移,时任红25军军长蔡申熙迎敌作战,在红安黄才畈村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6岁的他从此长眠于大别山麓。1989年,蔡申熙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我军33位军事家之一(后来增补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共36位)。

莫小奇(原名王萌萌)是蔡申熙的第四代直系后裔(曾外孙女),她出生于北京,为中国内地影视演员、主持人,2008年曾凭借《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获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中国香港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2012年曾在热播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饰演伍媚一角。

据悉,此次莫小奇是在外地结束红色题材电影《一生交给党》的拍摄后,专程前来红安的。7月27日、28日,在自己太外公蔡申熙当年战斗、牺牲的地方,莫小奇一行在武汉市委党史宣讲团成员、军旅作家王世军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红色寻根之旅。

在红安县上新集镇黄才畈村红25军军部旧址,莫小奇探访了蔡申熙当年居住的房东曹秀英家,她手捧着太外公当年使用过的油灯细细打量,深情回味;在村中蔡申熙的原葬地和蔡申熙军长纪念园,众人敬献花篮,莫小奇含泪向太外公鞠躬拜谒;在黄才畈村以东3公里半山腰上的仙人洞,采风组一行实地勘察蔡申熙当年指挥阻击战的战场,聆听王世军介绍当年蔡申熙指挥战斗、受伤和壮烈牺牲的全过程。

在红安期间,采风组一行还参观了红安县烈士陵园、七里坪镇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和长胜街等红色胜迹,并与红安有关方面专家就蔡申熙的历史功绩、战斗故事及题材选择、剧本创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悉,年内以蔡申熙将军为原型的电影将完成剧本创作并启动筹拍。

【链接】蔡申熙: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蔡申熙,原名蔡升熙,1906年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入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春入孙中山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营长、第20军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第11军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起,蔡申熙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曾率部攻克峡江县城,配合湘赣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1930年初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同年10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任军长,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参加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1月,第15军与第1军合编为第4军后,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率部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他指挥机智、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致残。同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他为分局委员,并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他言传身教,贯彻教育训练与实战要求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主持办学4期,为鄂豫皖苏区培养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7月,正值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被调任第25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徐向前曾这样评价他:“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据新华社“英雄烈士谱”)

责任编辑:刘钰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