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应荣梅整理)蒲骚之名,最早见于史籍《左传》:"莫敖纽于蒲骚之役","郧人军于蒲骚"。《集韵·萧韵》:骚,蒲骚,地名;杜预注:蒲骚,郧邑;陆德明释义:骚音萧(xiao)。《辞海》在释文中指出:"蒲骚,在今湖北省应城县西北。"清·嘉庆一统志亦载:"蒲骚故城,在今湖北应城县西北",归属应城区域。
据此考证:蒲骚,地名,因傍于沈家湖,湖中盛产菖蒲,蒲叶长出水面约3~5尺,轻风吹拂,蒲叶骚动,发出萧萧(XIAOXIAO)之音,因而得名"蒲骚"。
郧国为赢姓之国,是商王朝所建封国;与郧国既同宗主又同人文的权国(在今荆门),是商王朝国君武丁后裔,同为公元前12世纪所建。距今已迄3200多年。
郧国(辖有今京山、安陆、应城、云梦等地带)建国后,即在国之东陲设城寨于蒲骚。这是蒲骚故城兴起的源头,迄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世在离古属蒲骚地的田店镇不远的巡检司地带,发掘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酒器──爵和斝以及提梁鸮卣等文物,证实商代有贵族居住于蒲骚地,蒲骚文化即在商周华夏文化中开始孕育。
"蒲骚故城"的名声大为张扬,蒲骚文化得以长足发展,则是在春秋中叶早期楚伐随、郧之役以后。据《左传》载:"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武王将与貮、轸两国联盟,郧国陈兵于蒲骚,并联合随、绞、州、蓼等国以伐楚。莫敖屈瑕率楚军与郧师战于蒲骚,郧军败绩。遂与貮、轸结盟而还"。
"蒲骚之战"不仅使楚军战斗力增强,而且使应城地区成为战国时期的古战场之一。近世在境东南的长江埠庙湾清理出4座战国残墓。出土的器物有陶鼎、陶壶、陶豆、陶敦、陶簠、铜戈、铜剑、铜削刀、铜箭、铜簇等50余件。陪葬器物表明,这里是战国时期的墓群,墓中掩埋的是楚国战死将士的骸骨。同时还有余上砖瓦厂的古墓葬、乱葬岗遗址、万河遗址、张家台遗址、鲁家垱遗址,均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遗存。这充分说明应城地区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场。
当时,楚武王特别珍爱蒲骚,因为这里是他奏响东渐序曲首战大捷之地,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老境已至的武王,为了社稷,毅然决定躬临战场,再次伐随。大军渡过汉水,武王心力交瘁,死于进军途中的樠木之下。《雍正应城县志》载:"楚武王熊通在第三次伐随战争时,死于军中。埋葬樠地(即今应城古楼三孤冢)。"三孤冢古墓现尚在应城市陈河镇王郑村王家湾背后的台地上。古墓五米以下仍为五花土,且未发现盗洞,三冢并峙,似若小山。(有人说是随楚武王在伐随战争中,卒于军中的从征诸臣,由当地楚民挖墓祭葬。)在楚武王熊通逝世后,楚民在三孤冢附近的马旺咀建造了一座庙,并以蒲骚为庙名,塑供楚武王像,以祀祭吊(据奚志稿)。开启了本地域祭祀文化的先河。(作者:魏志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