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国网湖北电科院成立70年,40多项重大创新筑牢中部电网枢纽
湖北日报 2022-07-12 18:38:1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通讯员甘依依

2022年7月,国网湖北电科院迎来建院70周年。伴随着湖北电网的发展壮大,这家研究机构为湖北省的电力生产和建设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至今,他们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重大成果46项,已成为中部专业门类最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试验研究机构,助力湖北电网站稳南北互供枢纽、全国联网中心地位。

平房里诞生初代骨干

帮助葛洲坝多发5亿度电

1952年,中南电业管理局中心试验所成立,这是国网湖北电科院的前身。成立初期,试验所一穷二白,工作场所暂借中南电业管理局器材仓库的5间平房,总面积约50平方米,技术人员在这里开展水、煤、油的分析化验工作,这里,为中南地区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电业试验骨干力量。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试验所开拓创新,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电力行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山热电厂第一台高温高压抽汽式2.5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发电,黄石铁山变电站110千伏输电线送电,湖北第一条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丹汉I回线路建成投运,试验所全程参与了这些重大项目的调试。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建设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变工程——平武工程。全工程输变电设备系统调试项目23项,试验所承担了15项。为此,试验所先后派员赴日本、瑞典验收设备,翻译了 500 千伏引进设备的主要技术文件39种250 万字,编写了验收试验大纲 18 万字,编写 500伏一、二次设备的讲义100 万字。

随着平武工程、葛洲坝电厂等项目建成,湖北进入了500千伏电网建设时期。试验所为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1987年,经研究所努力解决技术问题,葛洲坝电力外送能力提高了20万千瓦以上,大约多发电4到5亿千瓦时。此后,葛洲坝电力外送能力进一步由200万千瓦提高到260万千瓦,为鄂东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到1990年底,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六大电力试验研究所之一,可胜任交流超高压500千伏输变工程的设备调试,大中型水力、火力发电机组的系统调试及专题研究经验。此后,研究所陆续完成了中国第一个±500千伏直流工程投产的调试与后续研究改进、三峡首批机组并网调试、三峡电力外送、±500千伏交直流工程调试和国内最大的升压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及绕组变型试验等调试项目。

擦亮两块“金字招牌”

7项参编标准登上国际舞台

随着跨区电网不断延伸,特高压工程日益增多,科技创新的成果也要向新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科院擦亮了“特高压现场试验”“火电机组调试”两块“金字招牌”,为湖北电力的发展及跨区电网建设彰显了“鄂电科研”担当。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北电科院研发了系列特高压现场特殊试验方法和设备,并成功应用,有力支撑了工程建设和安全可靠运行。

湖北的调试队伍走向海外,赢得广泛赞誉。2005年,他们调试的印尼芝拉扎2×300MW机组,被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称赞为“创造了印尼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2019年,调试的印尼芝拉扎电厂三期1×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全部采用中国电站设备和标准,成为了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向世界的典范。至今,他们已在8个国家调试了44台机组。

除了国际工程外,湖北电科院还参编了多项国际标准。2021年,由该院牵头的《电网直流偏磁电流分布同步监测导则》IEEE国际标准发布,该标准是国际上该领域首个正式发布的标准,为有效抑制直流偏磁和风险评估提出了依据。截至目前,国网湖北电科院已有7项参编标准成功登上国际舞台。

目前,该院正为服务“双碳”目标落地湖北,而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坚。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县域级100%可再生能源随州广水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牵头承担黄冈麻城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光伏新能源基地调试等项目,“碳足迹管理平台”“零碳大楼”“农村弱联系统供电质量提升”“湖北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项目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赵莎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