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探索产教融合 新路径——走进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
湖北日报 2022-07-12 08:21:45

硕士研究生董杰(左)的机器视觉课题,解决了襄阳轴承厂在异形环状轴承生产领域的痛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陈建波 李良栋

早上7点半起床,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石越、罗立人和博士生朱家幸,一起乘坐园区定制公交车,从位于襄阳东津新区的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简称“襄阳示范区”),前往襄阳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开始一天的实习。

在襄阳示范区正式开园前,6月份,武汉理工大学100余名专业学位硕博研究生分批入驻襄阳示范区,他们来自该校材料、交通物流、汽车、机电等8个学院,进入襄阳市的东风、航鹏、回天、三环、神龙等近30家企业实习。

截至目前,襄阳示范区已与6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研究生及导师和企业累计开展技术合作项目80余项,联合申报中央、地方科技项目8项。

“比做实验更贴近市场需求”

6月23日,硕士研究生董杰来到襄阳汽车轴承有限公司,依据车间生产的产品规格,在电脑上设计智能算法。

“比如说轴承,规格要求是正圆形,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成了椭圆形。肉眼难分辨,必须通过仪器测量。”董杰介绍,“目前常用超声波检测,精度是毫米级,速度是500毫秒。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智能算法视觉检测,精度可达0.1毫米,速度是50毫秒。”

“关键是在视频中增加智能算法,对环形产品的生产参数进行监测,以保证产品规格和质量。”董杰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机器视觉,这次能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产一线,大有收获。

在我国,研究生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前者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后者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董杰就属于应用型人才。

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从2012年的35%增至2021年的58%。一方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分类发展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探索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新方法、探索校地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融合新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每次结伴而行的石越、罗立人、朱家幸三名同学,石越和罗立人的研究方向是制造系统集成技术,以数字化集成平台为依托,将企业各种生产设备以信息化方式接入同一系统,从而实现智能制造。朱家幸的研究方向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通过此前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各种数据、现象,建设故障检测模型,从而准确预判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时间。

“这里有实体机械设备,有工程师现场讲解,比在实验室里做模拟实验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市场需求。”朱家幸介绍说,自己来到五二五泵业才半个月,已帮助企业启动搭建故障在线监测平台。

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表示,襄阳示范区是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将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融合。

“瞄准了企业痛点”

襄阳五二五泵业的主营产品是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的特种工业泵,主要应用于磷化工、矿山、冶金等领域。

企业产品研发部部长李家虎介绍,2015年,公司就动议建设故障在线监测平台,但受限于学术理论水平不够,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不能长期稳定运转。

“研发团队都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工人师傅。讲实战经验,都是好手,但要说系统的学术理论,没人能挑起这副担子。”李家虎介绍,目前在该公司实习的共有5名硕博研究生,公司借助他们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缩短了传统机械制造与智能制造之间的差距。

产教融合,关键是“真融”“真合”。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刘祖源说:“在选择院系进驻示范区时,我们就充分考虑了襄阳的产业结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专业与企业的需求,深度契合。”

送学生们进企业时,他反复叮嘱,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项目实践相结合,为企业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改造贡献力量,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

襄阳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夯实工业“地基”,托起经济“底盘”。

但从现实情况看,也还不乏像五二五泵业这样的传统企业,因为缺少高层次人才,企业转型升级受到制约,延链补链强链动力亟需提升。

比如襄阳汽车轴承有限公司铸造生产常规轴承的水平已在国内名列前茅,但在异形环状轴承生产领域却迟迟找不到突破口。

“产品规格和质量无法持续稳定达标,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生产出残次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董杰这样带来的机器视觉课题,就恰好瞄准了企业的痛点。

“真想把这些研究生留下来”

6月23日18时,石越、罗立人和朱家幸一起走出五二五泵业的办公楼。

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李家虎感慨:“都挺不错的,真想把他们留下来。”

近年来,襄阳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和“招校引院”工作,出台“人才工作十条措施”,通过出台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分层分类人才提升工程、推进院企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激发人才活力,带动经济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襄阳已引进高端人才团队超200个,武汉理工大学等10多所部属省属高校院所陆续来襄合作办学、建立研发平台。

据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襄阳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已于2021年9月开学;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将于今年9月开门迎新。

我省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至2021年底,襄阳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7.9万人,居全省第3位。襄阳市教育局预计,到2022年底,这一数字有望突破9万人。

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探索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破除人才培养、使用、服务、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就业、来襄就业,加快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襄阳都市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