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看梁子湖区东沟镇“巧”治乡村——从一个“余巧”到200多个“巧巧”
湖北日报 2022-06-30 09:36:55

余巧(左)在“巧巧工作室”了解村民生活需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胡倩 黄朝晖

阅读提要

“爹爹,您要的东西来啦!”6月10日8时许,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樟树下湾,“90后”村干部余巧照例身着红马甲、骑辆电动车,将5斤排骨、1提牛奶以及几盒降压药、牛黄解毒片送到村民钟邦福家。

樟树下湾离长岭集镇约4公里,钟邦福爹爹80多岁,不会骑电动车。头晚,钟爹爹给余巧打电话,说中风多年的老伴身上疼,想吃排骨。余巧一听就明,问清了两老和10岁小孙子的近期所需,赶早代购齐全送上了门。

茅圻村13个自然湾、558户、2059人,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像钟爹爹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3人,长年由老人照看的未成年人33人。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2019年,热心群众服务的余巧在茅圻村发起成立“巧巧工作室”,在党建引领下组织动员群众骨干开展互助志愿服务。3年来,工作室运转良好,经验模式已在全镇8个村推广。

“90后”宝妈成村民“小棉袄”

“闺女,来啦!”6月10日14时,气温蹿至32摄氏度。余巧戴着草帽赶到离村部3公里远的竹林张湾,看望90岁的张爹爹和他82岁的老伴。

“是不是喝茶喝酒了?”得知张爹爹最近胃不舒服,余巧关切地问。“忍不住喝了点。”张爹爹笑着答。

竹林张湾位置偏,被一片岗地绿林掩盖在村道旁。全湾只有3户,长年在家的5个村民全是老人。张爹爹年纪大,还要长年照顾卧床的妻子,余巧三天两头抽空去看望,陪他们聊聊天。

余巧1990年元旦出生,父母便取一个“巧”字为名。人如其名。她心灵手巧,还深得父母乐于助人的传教。

2007年,余巧高中毕业后去了广东惠州一家公司当仓库文员,工作之余自学Photoshop、CAD等计算机技能。不到一年,就因表现突出调至工程部。“有合适的工作,给你小伙伴介绍下!”一次,母亲电话随口说了一句,余巧记在心上。经她介绍,村里11个小伙伴进了她所在的公司上班。

“哥哥姐姐都有家了,我回来。”2010年春节,余巧辞工回乡,只为就近照顾日渐衰老的双亲。2013年,她从东沟镇余湾村嫁到临近的茅圻村。2016年2月,怀上二胎的余巧因热心快肠,被村里吸纳为社区网格员。不到半年,因表现突出成为预备党员。

哪家电视被孙子调得找不到频道,她过去一摆弄就出来了;隔壁邻居拌嘴,她拉着母亲去说和、劝架……成为网格员后,进湾入户是余巧每天要做的事。至2019年8月成立“巧巧工作室”前,余巧在3年多内为村民解决难题200多件。见了面,不少村民亲热地喊她“闺女”。

2019年7月的一天,烈日当空。余巧在去镇里的路上遇到柯环枝老人,老人要去复印身份证。步行一去一回需2个多小时。要是热出个毛病怎么办?余巧当即用电动车将柯环枝送回家,自己顺便帮她复印。“巧巧是一件小棉袄,老人见了就觉得暖和!”柯环枝说。

涂元枝老人年过八旬,耳背。一天傍晚,儿子张友志拨通了余巧电话,问她能不能现在去他家,让他通过视频看看母亲。余巧当即打消回家照顾高烧女儿的念头,来到涂元枝婆婆家。余巧打开视频让婆婆看着儿子,再把张友志说的话一字一句复述给她听。

“受助者”纷纷变身“助人者”

代购物资、代缴水电费、代办养老认证、代写申请、临时照顾小孩和老人……为了服务村民,余巧自修了大专,自学了修理、驾车等技能,在茅圻村的名气渐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她帮忙。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2019年,余巧萌生成立工作室的念头。她将心中所想向镇村领导汇报。

“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镇、村两级领导非常支持余巧,还给“巧巧工作室”安排专门办公场所。

村民刘家雄经常找余巧帮忙复印,两人渐渐熟络。得知“巧巧工作室”成立后,刘家雄主动提出到工作室成为志愿者。

在长岭街开了一家“纵横电脑”的尹庆,是余巧哥哥的同学。了解到余巧的事迹后,也要求加入。

2020年疫情突袭,余巧带着13名党员志愿者“逆行”60多天,为村民代购价值10多万元的药品和物资,服务村民1832人次,为茅圻村成为“无疫村”立下大功。

“守助者”变“助人者”。经此一疫,更多的村民加入“巧巧工作室”成为志愿者。经过近3年发展,茅圻村“巧巧工作室”聚集了代购、修理、纠纷调解、课后托管等志愿者103人,其中党员有28名。

6月10日15时50分,茅圻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四点半护苗室”,村里22岁的大三学生钟梦玲正在给5名小学生辅导作业。

“我家得到过帮助,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钟梦玲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在广东打工,自己和残疾哥哥由奶奶照看。余巧了解后,帮她奶奶在村里找了一个保洁员的工作。10多天前,钟梦玲从在读的河北工程大学回村度暑假。虽然正准备考研,但得知村里需要课外辅导志愿者,还是第一个报了名。此前,她已连续两年利用假期回村里做志愿者了。

“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复制推广

“我家电视怎么打不开呢?”6月8日上午,8组村民钟邦珍爹爹向“巧巧工作室”电话求助。

“是线路松了,我来紧紧。”半小时后,刘少皋湾村民志愿者卫学刚接到派单后拎着工具箱赶来。很快,屏幕上就恢复了正常。

经三年多探索,茅圻村逐步形成群众点单、“巧巧工作室”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基层服务模式,帮村民办理各类事务1000余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游戏消费纠纷3起,帮助追回退费3000余元。

力量的壮大,丰富了“巧巧工作室”的服务内容。除了巧“代”、巧“修”外,工作室还向巧“言”、巧“调”拓展。

巧“言”是为民代言、婚姻介绍、工作介绍等。巧“调”则主要围绕邻里纠纷调解、婚姻家庭调和、矛盾冲突调控、预防金融诈骗等。

工作室40多岁的志愿者盛翠英人缘好,当起了“红娘”。近2年,在她的热情撮合下,5对未婚大龄青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志愿队伍壮大后,如何用人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工作室按就近的原则,将100多名志愿者分为13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2名负责人对应相关村民小组。小组下有组员6至8人不等。小组负责人的照片、手机号在每个村民小组的显要位置挂牌上墙。此外,还组建400多人的“茅圻村巧巧联系群”,打造村民指尖上的服务平台。目前,微信群共收到诉求近千件,案件响应率和满意率均100%。

一花引来百花开。今年起,“巧巧工作室”经验在东沟镇其他7个村推广,志愿者也增至200多名。村民挂在嘴边的话也从“有事有烦恼,茅圻找余巧”变成了“有事有烦恼,村村找巧巧”。

“目前全镇8个村、12个网格、64个自然湾活跃的志愿者有200多名。”东沟镇党委书记刘志刚说,该镇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题不出镇”。去年,该镇在全市“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中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

据悉,下一步,鄂州市将全域推广“巧巧工作室”模式,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一批“巧巧社会治理工作室”,让群众“有事有烦恼,随时找巧巧”。

短评

基层社会治理期待更多“巧巧”

□ 夏中华

长年进湾入户为村民服务,她6年内骑坏了2辆电动车,跑遍了茅圻村558户,调解了数百起邻里纠纷;

邻居吵架,她常拉着母亲去说和。为了帮更多人,她将做装修的丈夫胡云超、同事苏艳丽发展成志愿者;

村里空巢老人多,她从不敢关手机。全村203名老人口袋里,随时装有印有余巧电话号码的卡片。

“从小事做起,一直坚持下去,没有理由,不求回报,他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朋友圈里,这句话是她最长情的告白。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未婚大龄青年和离婚家庭也较多,为基层治理埋下了隐患。

余巧,一名普通的网格员,几年如一日,用热心、细心、耐心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基层党组织支持下,她发起成立“巧巧工作室”,发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村级志愿服务,有效弥补了“最后一米”的综合服务短板,跑出了基层治理“加速度”。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深入茅圻村采访余巧和“巧巧工作室”,深切感受到: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广泛的参与者。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他们共同缔造,也是当下我省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

巧者,心灵手巧也。我们乐意看到,东沟镇推广“巧巧工作室”带动更多村民成为志愿者。我们更期盼,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出现更多余巧式的“巧巧”。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