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溪文旅功能融合谱新篇
湖北日报 2022-06-26 00:04:38

湖北日报讯(竹溪融媒记者柯磊、通讯员陈聪)日前,竹溪县桃花岛游客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单位。这是该充分利用桃花岛夯土小镇本地优质旅游资源,充分融入文化故事讲解、文化演艺、图书借阅、非遗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一处缩影。

实施文旅设施融合。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将桃花岛景区纳入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组织县图书馆与景区签订了总分馆建设协议,在桃花岛景区建立了图书分馆1个,为其配送各类图书600余册。同时在桃花岛建设山二黄剧种演艺厅,开设歌吧,为景区配备公共文化数字一体机等数字化资源设备,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文旅活动融合。依托“戏曲进景区”、“乡村振兴实践行”“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展演等,组织山东黄剧团、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深入桃花岛景区开展文艺演出、剪纸、书画主题展览等文化文艺活动,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给景区带来了文化引力,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一是力推夯土文化,增强文化魅力。竹溪县位处秦巴腹地,曾经遍布山乡的“干打垒”夯土房屋,是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夯土小镇景区挖掘这一地域特色风物的历史人文内涵,用适度夸张、集中凸现的文化创意,构建文化、产业、旅游、社区功能叠加的风情社区,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让观光、休闲、购物有机统一。二是增加生活元素,丰富商业业态。夯土小镇商业街内商铺成行、馆堂成列、步行有街、买卖有市。国医、陶艺、茶道、蒸盆……特色纷呈,古味古风。三是植入非遗体验。开发非遗体验项目,并通过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举办各种非遗体验活动,比如山二黄露天表演、向坝民歌水上宣唱、竹溪刺绣现场展示、古法榨油专人操作、川剧变脸活灵活现、竹溪蒸盆香飘四溢。使竹溪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到传播,展现了竹溪地域文化的魅力,也促使夯土小镇景区成为十堰地区热点景区、网红打卡地。

竹溪县旅游资源优良,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深受大众欢迎,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田园农庄,体验乡村野趣。满足游客在乡村旅游时的文化和旅游服务需求,也是文旅融合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竹溪县选取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条件较好的、旅游发展走在前列的中峰镇、泉溪镇,以其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载体,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促进文旅功能融合试点改革走深走实。

中峰镇文化站以文旅融合功能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新建400平米的综合文化站,配套35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拓展服务空间,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活动场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设立了综合多媒体室、图书室、培训室、共享活动室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集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信息咨询、交通集散、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于一体的融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游客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便民服务。通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功能化”改造,免费开放村停车场、卫生间、阅读空间等设施,提供免费热水、民俗体验和旅游咨询等服务,带头组织和引领本地旅游民俗文化活动,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石板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坐落于石板河AAA级旅游景区内,立足本地实际,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旅游服务,建成了接待大厅、餐饮部、住宿部、农特及手工艺品展厅、工坊部五大功能板块,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图书阅览、旅游文创商品销售、非遗(民俗)展示、大漆作品展示、儿童游艺、农特产品展销等便民服务,是集游客服务、旅游集散、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服务空间。

责任编辑:郭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