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潜江龙虾特色产品展示中心内的“虾稻共作”模拟基地
经过20余载发展,潜江小龙虾特色产业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居全国第一,去年达到600亿元。
“抢抓我省强力打造小龙虾等十大农业产业链机遇,我们正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全力建设千亿虾-稻产业集群,努力在全国当‘头羊’,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标杆产业。”6月25日,潜江市委副书记严义高介绍,目前该市虾-稻产业正向三个方向转型升级。
一产向高效化养殖升级,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
潜江“虾稻共作”基地
推动基地提档升级。推动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改造升级“虾稻共作”基地,实现基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打造全国一流的虾稻共作示范区。
推动模式创新升级。持续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生产,探索创新更加高效的拓展模式、复合模式,不断提高大虾率,持续提升农民养殖效益。
推动苗种改良升级。依托桂建芳院士专家团队,组建科研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科技攻关,研发高效苗种繁育技术,打造全国优质种苗供应基地。
二产向精细化加工升级,从“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
潜江利用废弃虾壳生产甲壳素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产业共链、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26.28亿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40万吨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打造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主题全国标杆示范园区。目前,莱克水产、新柳伍水产两个项目均已全面投产,带动就业11000人,今年预计实现产值38亿元。海大、湖耕、昌贵、良成等龙头企业将陆续入园。
拓展延伸产品价值链。依托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开展加工设备、精深加工、风味食品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延伸拓展即食产品、调味料、甲壳素、壳聚糖等初加工产品,创新推出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探索轻餐零售新模式。探索潜江龙虾餐饮“中央厨房+轻餐连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扶持、推广可控性较强的小龙虾拳头品牌,以直营模式、连锁模式、配送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抢占小龙虾主题餐饮业制高点。推动潜江龙虾与茶叶、蔬菜、田螺、淡水鱼等特色产品捆绑营销开发,大力发展小龙虾网红经济、电商经济,拓宽小龙虾产品销售渠道。
三产向现代化服务升级,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
潜江生态龙虾城温泉水世界
打造品牌文化。持续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品牌发展、推介、保护、利用运行机制,规范小龙虾一二三产业使用公用品牌,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体系建设,吸引企业全面参与“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打造节会文化。精心谋划打造湖北(潜江)龙虾节和虾稻产业博览会特色文化品牌,鼓励、引导小龙虾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节会活动,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提升潜江龙虾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
打造农旅文化。深入挖掘潜江龙虾文化与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建设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地标性龙虾文化旅游景点,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出精品主题旅游线路,真正让食客变游客。
潜江生产的甲壳素系列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杜少华 郑小旭 供图:记者柯皓、陈勇、宋效忠及潜江市文旅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