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科技学院校园全貌。
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认证、实现在世界顶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学术论文的重大突破,医学教育、师范教育厚积薄发、比翼高飞,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这是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1周年之际提交的成绩单,勾勒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轨迹,奏响了地方高校改革创新、砥砺前行的激昂乐章。
回望湖北科技学院85年的办学历程,一代代湖科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内涵式发展,扎根鄂南办大学,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卓越医生培养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办学治校等方面硕果累累,实现了办学历史上一个个新成就、新突破。
谋篇布局 擘画蓝图定航向
“聚力内涵式发展,实现高质量提升,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2021年6月26日,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闫英姿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三步走”战略。
顶层设计逐步优化。学校党委举旗定向,秉承“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人才为要、创新为魂、转型发展、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实施“六大”调研活动,提出“振兴医学教育、复兴师范教育、发展工科教育”建设思路,制定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成立医学部、师范学院,理顺了医学教育、师范教育体制机制;深化了教育评价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发展潜力、激发了人才活力;校地科研平台——湖北省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赤壁市人民医院、麻城市人民医院、麻塘中医医院、泉都学校等成为学校附属医院、附属学校,构建了协同育人新模式。
夯实基础 提升内涵促发展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培养学科队伍、激励学术创新,医学、教育、工学学科特色逐渐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获批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5个,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个、市级研发平台16个。
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计划、“四新”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新增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4门。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5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2项。
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坚持人才兴校的战略,大力实施领军人物计划、“百人计划”“企业家引智计划”“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培计划,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队伍。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接近30%、正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15%。
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以科技管理改革为动力,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大项目和大成果培育为抓手,横向科研合作为突破口,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4项,市厅级项目68项,处于省属高校前列; 2人入选“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培养计划,荣获省部级科研奖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其中陈秀玲博士的论文实现了学校首次在Nature子刊的突破。
立足地方 服务社会显担当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接需求。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咸宁市“南鄂英才”计划、“10 万护理专业人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等人才计划,承担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为地方输送了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毕业生。
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五个平台”为载体,凝练形成“三百四环五融六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模式,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个,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60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加强。学校主动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规划,重点支撑当地康养、智能机电、桂花、特色文化等四大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264家,签订合作协议340项;申报专利1297项,授权817项,实现成果转化100余项。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结硕果
党建领航汇聚合力。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持续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样板支部建设,强化党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双指数”管理,“全国党建工作党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断涌现。
五个思政铸魂育人。学校党委积极构架“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了“党委领导、部门协调、学院主抓、全员协同”的责任体系。构建常态化思政教育体系,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优行动,办好“温情中国”大型思政公开选修课。创新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锐意改革,克难奋进,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