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2年6月24日,武汉青山区建设五路10千伏阳光线13号杆处,机器人在工作人员操作下进行带电作业。当日,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既济配网带电作业公司开展的湖北首例自主创新配网带电机器人作业顺利完成。
在作业现场可以看到,带电机器人准确模拟带电作业检修工的双手,实现引线与主线的识别定位、牢固抓握、运用精确的激光切割技术剥离导线绝缘层,将引线与主线快速准确地放入线夹,而后紧固线夹完成分支引线搭接工作。
“这个机器人通过镜头白点定位及两臂灵活配合,可以满足复杂的作业环境条件,实用性强、准确度高。它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现场带电作业需求最大的带电搭火工作,有效避免传统带电搭火人工作业产生的人身触电风险。”该公司带电作业技术人员吴鑫介绍。
据介绍,该机器人由武汉供电公司、湖北省电科院联合研发,是省内首套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的人工智能型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利用3D打印技术将带电机器人工装制作一体成型,开创性地在配网领域采用等电位带电作业模式,通过采取多层组合屏蔽设计,将机器人的5项电磁抗扰水平提升到最高的A级,作业模式从夹持绝缘杆作业这种间接方式,变为机械臂直接抓取导线作业,大幅提高了作业的精度、载荷与效率。基于主动实感双目立体视觉,融合激光雷达数据,对作业环境进行快速感知,引导机械臂、数控绝缘臂架动作,作业全过程中,人员均在地电位进行远距离控制,实现带电作业“机器换人”,保障人身安全。
今年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已累计实施带电作业突破2000次,减少82048停电时户,实现多供电量1459万千瓦时,推进带电作业已进入常态化。此次配网线路带电作业使用的技术,填补了湖北在10千伏配网带电机器人自主技术上的空白。下一步,机器人装备将在全省各地区加大推广应用,并不断推进软、硬件完善与迭代升级,实现自主科技成果的高质量转化。为提高武汉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宋安琪 孙双学 摄)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