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根纤绳“牵”动人心——郑渝高铁巴东站纤夫雕像揭幕
湖北日报 2022-06-21 16:26:20

湖北日报客户端6月21日讯(通讯员朱映城)6月20日,坐落于郑渝高铁巴东站站前广场的“神农溪纤夫”主题雕塑正式落成并举行揭幕仪式,该雕塑将成为巴东文化的新地标,成为巴东对外文化宣传的新窗口。

恩施州副州长曾凡胜,巴东县委副书记、县长洪家进,恩施州文旅局局长刘俐萍,恩施州铁路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天林,巴东县委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沈浩然,巴东县政协主席肖谨诚,巴东县委常委唐其锐、张情、贺申富参加揭幕仪式。

活动现场,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主礼嘉宾缓缓拉下红绸,以“巴东神农溪纤夫”“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为主题的“纤夫雕塑”掀开神秘面纱,呈现在大家眼前,再现了当年长江边上、神农溪畔纤夫拉纤的盛况。

雕塑主体采用纯铜铸造、六个神态各异的峡江纤夫汉子,立于浪花之上,以最低的姿态演绎生命的负重;绳索,勒进肌肤,一手握着艰辛,一手抓牢责任;脚步,铿锵有力,踩响生命的乐章,古铜色的皮肤,见证风吹日晒的沧桑,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该雕塑通过前期网上征集设计方案,网友投票、专家评选等一系列环节,最终敲定设计方案。雕塑与巴东站房和广场环境形成高度融合,站房的设计较为现代,呈流线型,体现了“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巴东山水名城的城市魅力;雕塑形态大势与站房瀑布流线呼应,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人魂魄,简单、大气,富有诗意般的想象力。

“世界纤夫在哪里,中国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作为神农溪流域的纤夫群体长期锻造积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已经成为化石级的遗存,成为巴东独特的品牌符号,纤夫们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敢闯敢拼、勇往直前的精神特质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朽的文化遗产。

三峡大坝蓄水前,受交通条件制约,三峡地区很多地方的物资和人员往来,都要靠船舶进行运输,但又苦于部分河段河滩多、湾多、水浅,船只正常行驶受阻,只有通过人力牵引,船只才能正常通行,由此,三峡地区纤夫文化应运而生。

“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拉过纤,没有公路,油盐货品都得靠水运。”据介绍,最多时,神农溪上曾有100多艘由纤夫人力拉纤的“豌豆角”小船承担货物的运输流通,山里往山外运农产品,生猪、玉米、红薯等,山外往山里运进工业品,盐巴、布匹、火柴、肥皂等。

如今,随着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三峡纤夫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以纤夫拉纤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纤夫文化却得以传承和保留。巴东县得天独厚的峡江风光、浓厚的纤夫文化、少数民族土苗风情,成为了巴东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核心资源。

多年来,依托国家5A景区神农溪优美的自然景致和深厚的纤夫历史文化底蕴,巴东紧紧围绕“弘扬纤夫精神,传承纤夫文化,打造节庆品牌,推介秘境巴东,促进旅游发展”的宗旨,前后承办九届长江三峡(巴东)纤夫文化旅游节,一根纤绳数次“牵”动一颗颗神往“秘境巴东”的心。

“我们在神农溪景区开设了游船拉纤体验项目,重现古老的拉纤场景,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纤夫拉纤。”原始古老的拉纤活动,如今成为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直观感受巴东的人文历史,同时增加游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从施巴古道、长江码头水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一“路”走来的巴东用“纤夫精神”向山要路,从慢交通走向快交通,进入“350高铁时代”的巴东让旅途变短、发展变快、生活变“漫”。

川汉铁路飞越百年,郑渝高铁今朝梦圆。站在站前广场上,仰视“神农溪纤夫”主题雕塑,郑万高铁似蛟龙出山,引来如潮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入八百里巴东,让山外优质资源“飞”进来、山里土特产“走”出去,共同奔赴幸福的远方。

微信图片_20220507091507.jpg

责任编辑:谭晓萍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