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见美 见富 见未来——团风县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记
湖北日报 2022-06-18 08:58:58

牛车河村风光。 (霍世福 摄)

好一幅清秀舒朗的山水美景!

寻得一条彩虹路走去,梦境忽然打开,水天相接处,数不清的小岛如遗落的珍珠洒在水面上,美不胜收。远处山脚下,连片花海映入眼帘,月季、玫瑰争相怒放,百丈岩旁,几间青砖灰瓦的民宿典雅大气,山林间点缀着亭台楼阁、白墙黛瓦,一路的小桥流水,一路的茶果飘香,仿佛行走在诗画里。

600多年前,元代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600多年后,有“中国建筑之乡”“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之称的团风县,正徐徐展开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团风县贾庙乡传奇家园青茶基地鸟瞰图。(刘近德 摄)

去年8月,团风县启动建设以省级水利风景区牛车河水库为核心的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改造、小型公益设施三大类21个子项目,总投资1.08亿元。该项目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涉及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三个乡镇7个行政村,按照“以农为主、以游来促、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团风北部山区整体振兴发展。

初夏,漫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产业基地、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户户日子红火的农户,都释放着崭新的活力。

团风县委书记何永红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团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产村人”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使团风乡村成为美丽富饶的“大花园”。

提升环境 催生库区山村高颜值

牛车河水库水质清澈,自然风景秀丽,库区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素有“鄂东千岛湖”的美誉。但多年来,库区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空守着好风景,日子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牛车河环库产业路。 (魏翔 摄)

如今,一条25公里长的产业公路环绕着牛车河蜿蜒伸展,公路两边是绿意盎然的茶园,各式各样的微型观景台、驿站、休息点和服务站,驰骋在宽阔平整的公路上,心情格外的舒畅。这条产业公路犹如一条彩虹,将7个行政村一线串珠,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发展难问题将得到解决。

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认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项目建设与山水相融,让发展的底色更绿、颜值更高。

基础设施升级。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县级财政统筹整合部分资金,投资1.47亿元完成主线16.9公里、支线9公里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完成渡运量21万人次的“一主两辅”三个码头建设。建设跨库桥1座、20个驿站及配套基础设施,断头路、瓶颈路彻底打通,三镇七村实现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文化遗址修复。统筹整合资金3000万元,对示范区红色遗址遗迹升级修复,完成原黄冈中心县委旧址修缮工程,建设红星广场、三同教育基地,启动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水库、红色文化广场等建设,推进百丈岩中湾古民居修缮,分期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区三乡镇均配套建设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一体化工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9个、卫生厕所2150户、乡镇垃圾收储中心3个、农村垃圾转运点13个,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团风县贾庙乡樟树湾人居环境整治换新颜。 (刘近德 摄)

人居环境整治。围绕“脏、乱、差”等问题,开展人居环境“拉网式”整治,累计拆除沿线违规建筑、废旧房屋、牛棚、猪圈等36处,治理利用荒废农田800余亩,整治塘堰19口,迁移电线杆149根,新建休闲文体广场10个,拦水堰1座,休闲观光驿站4个、环库旅游公厕4个。鼓励各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各个湾组碎片化的示范点串联成景,着力形成“处处是风景、湾湾有特色”的建设格局。

在推进项目规划建设任务、绩效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同时,示范区特别注重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将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相融,与环境整治结合,在充分征求民意、科学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全面改善民生设施,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施工方共同实施环境大整治,不断刷新示范区颜值。

连片开发 打造富民强村好产业

驱车行驶在改造升级的环牛车河水库25公里的产业公路上,只见路边新开发的油茶、白茶、黄大茶产业基地满眼翠绿。

牛车河全貌。 (霍世福 摄)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示范区涉及3个乡镇、7个行政村,各有特色,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不得不审慎应对。

一次次专题调研、专家论证、湾组夜话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提出,因地制宜,结合三个乡镇的种植传统,走“三茶五花”农文旅融合之路,打破乡镇、村界限,跨区联动,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差异化发展。在示范区规划实施的21个子项目中,产业项目就达到16个。

贾庙乡油茶栽培历史悠久,但规模小、布局散、效益不高。按“集中连片、监管一体、文旅融合”理念,该乡配套完善灌溉等基础设施,在土地平整、排水灌溉、蓄水设施、泵站建设、苗木栽植上从严把关,横跨牛车河村、茶冲村等多个村新建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推动油茶零星种植向连片规模发展。

杜皮乡致力发展万亩黄大茶。示范区内杜皮村新建200亩高标准黄大茶基地,与原有600亩茶叶基地连成片。同时,配套新建3500平方米黄大茶加工厂、农产品特色馆,加快茶旅一体化发展。

总路咀镇依地理位置优势,推进500亩果冻橙基地建设,建设60亩高标准自动滴灌式花卉大棚,栽培月季花、桃花、桂花、梅花、杜鹃花,发展现代花卉产业。

截至目前,示范区内“三茶五花”面积分别突破1万亩、1000亩。在中彩项目资金“撬杠”下,示范区引进市场主体项目20余个,投资额达3.35亿元。在龙头企业引领下,主导产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

有了产业,如何让沿线村民和村集体享受示范区建设发展红利,真正实现长久受益?团风县县长胡凯说,把产业管护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示范区建设中,严格落实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土地“三权”分置、经营权入股等经验,有效实施“市场+政府+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探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贾庙乡引进团风楚林生态有限公司参与油茶、白茶项目建设,楚林公司负责施工及后续10年管护。项目受益后,采取“442”分红模式,即楚林公司40%、农户40%、村集体20%,实现三方共赢。杜皮乡与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负责茶叶基地管理、技术指导、鲜叶收购、加工和销售,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带动就近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以上。

以前好山好水没有利用起来,除了务农,就是外出务工,现在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家门口就有致富的产业,村民的干劲更足了。

农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车辆驶离武英高速公路总路咀收费站,沿着旅游公路约10分钟就到了牛车河水库。牛车河水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大型水库,水面近10平方公里,库中有6个大汊、66个小汊,汊汊英姿迥异,岛岛风韵不同,犹似天然盆景之美。围绕牛车河的系列项目建设,如锦上添花,催动着示范区精彩蝶变。

在环牛车河水库产业公路两旁,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古香古色;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花香四溢……

这是一处绝美的网红打卡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沿途的美景扑面而来。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融于山水的休闲观光交通驿站旁,生态停车场、游客步行栈道、交通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漫步栈道,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态各异的小岛、连绵起伏的群山、掠水而过的飞鸟、连片开放的花海等,吸引大量周边游客拍照,各类抖音短视频火爆朋友圈。

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松林说,现在看来,示范区的建设已效果初显,但在建设之初,怎样让示范区建设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按照“以农为主、以游来促、连片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补齐旅游经济“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要素,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六大发展要素,通过打造环库旅游产业路、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架设跨库桥,将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走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好山好水是牛车河示范区建设的底气。以省级水利风景区牛车河水库为核心,结合环牛车河水库周边山水、人文等资源禀赋,示范区请专业公司科学规划出“一环一轴十八塆七十二胜景”,20座驿站、16个观景亭台、3个文旅接待中心正在有序推进。

示范区项目启动后,游客慢慢多起来。实现了游客从稀稀朗朗到熙熙攘攘,个人游到团体游,景点游到全域游,过境游到过夜游的巨大转变。对于这一点,位于示范区内的传奇庄园负责人感受最深。传奇庄园占地2000多亩,经营一度难以为继,在示范区项目启动后重新开业,为应对旅游观光人口的快速增长,正在加快向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园迈进。

在牛车河村李家边交通驿站旁,投资300多万元的团风油茶科技馆拔地而起,内设油茶种植历史、知识科普、生产体验、技术交流等厅室,全面展示“一滴茶油的故事”,游客可体验传统榨油和现代榨油方式,线上线下购买特产。同时引进技术力量对油茶深加工,可作食用油、化妆品原料,也可作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在东岳村,玫瑰花海惊艳绽放。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围绕“山水相依,红绿相应”主题,发展“一花一茶”两大主打产业,新建200亩黄大茶种植基地、100亩玫瑰花海基地,并配套修建休闲观光驿站、观光步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当前,示范区正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打造环库旅游产业路、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架设跨库桥,将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初步奠定全域全景、一步一景、景景相连的旅游发展格局。

“强富美”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团风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策划:徐绪忠 撰稿:霍世文 赵林武 肖超

责任编辑:何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