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红安县城全景图。
“建议一桥叫黄安桥,二桥叫将军桥,三桥叫城南大桥,四桥、五桥、六桥分别叫红园大桥、杏花大桥、长兴大桥,一河两岸人行桥叫长胜桥,发展大道倒水河桥叫铜锣大桥……”6月12日,红安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该县八座桥梁的名称,吸引了众多民间高手的参与。
一座座横跨倒水河的桥梁一头牵着百姓的生活,一头托起城市的繁华,记录着、见证着红安的发展和变迁。“我们这次征集活动,既是为更好规范桥梁名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可识别性,更是想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该县民政局局长吴祖焱介绍道。
2019年12月,红安县被列为全国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3年来,红安县抢抓住建部定点帮扶重大机遇,把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作为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整县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成势见效。
柏林寺村试点:共同缔造敲开幸福之门
行驶在通村柏油路上,两旁绿树成荫、草青花红、田地齐整、农舍错落有致,整洁优美的环境让这个小山村显得恬淡安静、怡然自得。这里是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面积8250余亩。原本是一个山旮旯里的小村子,几年来,在村民们共同努力下,面貌焕然一新。
柏林寺村全景。
大塘黄格塆是柏林寺村的一个自然塆,三组村民黄福和正在家门口的小菜园给新栽种的菜苗浇水。黄福和今年60多岁,和老伴一起承包了村里的幸福食堂。幸福食堂由村民捐资共建,在解决村里留守老人吃饭问题的前提下,亦可对外经营。
柏林寺村民在共同缔造中参加卫生大扫除。
“我们小食堂现在每天能保证有两桌客人来吃饭,五一期间,游客更是一批批地来。”黄福和说。
2017年,在外务工的黄福和回到村里,正好碰上村里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试点。在多次参加村里座谈会后,他觉得建设有规划、干部有想法、村民有意愿,于是决定也留在村里,承包幸福食堂。
黄福和这一干就是6年,“我亲身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大家经常一起讨论村子怎么建,讨论完了,又由我们村民组成的施工队来建。自己建的,大家也都格外的珍惜爱护,每家都比着在,生怕自家门前屋后有一点垃圾。”黄福和说。环境改善了,不仅是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好了,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游客到村里来。
“自2017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以来,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让广大村民参与到乡村各项建设中来,环境变美了,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了。全村共2841亩耕地,全部种上了红苕、水稻等农作物,今年4月,我们自主探索成立红安县粨琳嗣有限公司,实现村级农产品自产自销,截至目前,村集体已增收5万元。”柏林寺村村支部书记刘有福介绍,“这几年,我们听到最多就是村民说村子更美了,道路通畅了。我们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村里笑声多了,活动参与积极性更高了,邻里更和睦了。”
小丰山村实践:探索共同缔造长效机制
“这个地方我看可以。”
“活动室还得做个排水沟。”
“我建议由咱们村技术好、做事务实的村民郑忠学来建。”
2021年11月2日晚10时许,本该切换到“静音模式”的小丰山村村部依然灯火通明,村民们和专家团队围桌夜话,讨论村庄建设的各项事宜,好不热闹。从建设规划到墙面设计,再到施工细节,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起出谋划策,让每一分钱、每一分力都花在刀刃上。
为突出村民主体地位,村“两委”积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自觉参与村里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主动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分建,七分管。村里各类设施的维护,村民也主动认领,责任到人,共管共评。“门前包干是我们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我们大家都一致认同的。”村民李春尧说。
小丰山村香莲产业。
经村民们共同讨论梳理,村里制定了“最美庭院”“门前四包”等管理办法,建立共建共管共评长效机制,公共设施比如广场、休闲体育设施则由党员或群众自愿义务认领责任区。村里的每个区域甚至每个角落都有人管护,每名村民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当中。
共同缔造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小丰山村设立了“积分榜”。依据“村规民约”标准,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卫生打扫、村庄建设、文艺展演、典型评选等各类活动中。
“以村民需求为导向,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规划决策、项目建设、设施管理、效果评价中来,是我们在共同缔造过程中倡导的重要理念。”小丰山村村支部书记周从贵说。
整县推进:共同缔造成势见效
2019年,在及时总结柏林寺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红安县成立县乡村三级共同缔造领导小组,出台《红安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班子战斗力强、村民参与积极性高的9个村进行重点建设。2021年,又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20个村,着力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60个村。
共同缔造,党建引领。红安县中心塆组设立1664个党小组,推选3268名党员中心户,建立村党支部(总支)+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招引回乡能人216名,选派138名后备干部、33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基层力量,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68人,平均年龄44.07岁,84名35岁以下青年才俊走上书记岗位,激活了共同缔造的一池春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的城关镇曹家畈村90后支部书记阮东城,带领村民开展老旧房屋改造,拆除废旧房屋300多间,投工投劳10500个工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曹家畈村民享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成果。
共同缔造,规划先行。红安县按照“群众提点子、专家出本子、就地取料子、大家想法子”的办法,采取专家团队与志愿者带着群众一起谈需求、画蓝图,分类分批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着力破解乡村建设无序难题。柏林寺村组织包括村“两委”、村民代表、第三方规划人员等在内的规划设计团队,先后编制了《柏林寺村村庄规划与策划》《柏林寺村环境整治与提升》等五个规划。在试点基础上,依托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团队,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别,因地制宜编制了四类村庄试点规划。
曹家畈村雕塑村景。
共同缔造,群众当家。红安县坚持项目决策听取群众意见、项目建设组织群众参与、项目成果交由群众评价,将村民能做的事尽量交给村民做,对于农房院落绿化美化等简易项目,由村民自行投工投劳完成;对于村内道路、池塘驳岸、公厕建设等小微项目,由村民理事会组织本村施工队实施;对于村庄亮化、主干道路、村史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由村民代表大会遴选专业施工队承建,村民按工计酬参与共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内生动力。全县通过共同缔造,建改无害化厕所4.8万座,新建便民小道近40万米,整治沟渠20余万米,安装路灯1.6万盏,拆除危旧房5万余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6万米,植树63万余棵,建设“五小园”(小菜园、小药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4128处45.8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0个,打造了小路连大路、小园连大园、小塘连大塘、小景连大景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永佳河镇叶河村49名党员带领78名村民自己动手修建村组道路10余公里,修整景观塘9口,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户户便民小道全硬化、组组文化广场全覆盖。
整县推进并非“平均主义”。红安县坚持“先动手不空手”“干得好的给得多”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设立1400万元共同缔造专项资金,对想干愿干干得好的村,从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三年来,该县争取上级资金4.34亿元,县里整合资金2.81亿元向共同缔造试点村倾斜。
环境美带动产业兴、村民富。红安县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大力发展农旅融合观光游、体验游、民俗游等乡村旅游业和以“红安苕”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让群众“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2021年,全县红安苕、花生、茶叶、油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达100万亩,产值达31.8亿元。其中,红安苕种植面积达15.6万亩,开发加工系列产品92种,年销售收入10亿余元,带动1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年均增收2.8万元。近三年来,该县共签约能人回乡项目218个,完成投资62.3亿元。
今年,红安县按照“示范片区+重点村庄+分类引导”的发展方式,结合乡村振兴五大片区建设,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实施“12个一”工程,即配套一条旅游道路、风景道、绿道与步道,一个生态停车场,一套标识系统,一套旅游设施体系,一套主题雕塑,一个展陈场馆,一处文化传习场所,一家旅游商店,一家主题餐饮,一家精品民宿,一处旅游景区(点),一处特色农业基地,打造共同缔造2.0版。
“我们将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继续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尽享生态之美、生活之乐。”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表示。
(撰文:王洪涛 黄发成 刘子靓 红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