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肖擎 通讯员邓荷露 张子纬 谢勇)“洪斌,这次可带上《一团和气》全套色板,还有你最新的设计版。”6月9日,在老河口市非遗传承中心,该市群艺馆馆长蔡天翼和陈洪斌等当地非遗传承人一起,为参加周末在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举办的非遗集市活动做准备。
老河口是我省重要的木版年画生产地,仅剩陈氏家族一脉传承。多年前,陈洪斌从爷爷陈义文手中接过这门传统手艺,成为老河口木版年画第五代传承人。
老河口木版年画讲究“陡刀立线”,刀具垂直于雕版,一幅画根据颜色的不同,需多块雕版进行制作。仅在画幅上,老河口木版年画就分中堂、贡笺、门神等20多种,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原生态气质强烈,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非遗就像一位‘无言使者’,这些年,老河口木版年画渐渐回归本土大众视野,也获得了海外一大批朋友的喜爱。”蔡天翼介绍,今年4月29日,老河口木版年画展在襄阳市美术馆开展。半个月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音频部与百度百家号联合推出《千城一绝》全国非遗瑰宝故事宣传片,老河口市木版年画被收录其中,并在5月15日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向世界展示推介。
老河口木版年画第一次迈出国门,始于2011年的“荆楚文化走澳新”巡游活动。陈洪斌回忆,那一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时,为期一周的展示活动在澳大利亚悉尼公园进行,老河口木版年画甫一亮相,就引起一批悉尼本土画家的注意。
2014年,“荆楚风·中俄情”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莫斯科举行。在老河口木版年画展示区,几位俄罗斯少女在陈洪斌的指导下制作年画,看着雪白宣纸神奇地变成色彩斑斓的年画,她们兴奋不已。随后,她们干脆把手臂直接压到雕版上,带着极富中国韵味的“纹身”高兴离开。
2017年,陈洪斌带着木版年画来到德国参加“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看着国外友人对中国传统手工艺产生浓厚兴趣,陈洪斌既自豪又欣慰:“他们每次拿着画看都很惊讶,我们出去有时候也进校园教外国小朋友印年画。”
自2011年走出国门,老河口木版年画频频跨山越海,至今已走进德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
如今,在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和当地非遗保护中心努力下,当地有了以传承人姓名命名的“陈义文巷”,陈洪斌也有了工作室、木版年画文化展厅。
老河口第八小学开设木版年画第三类课堂,湖北文理学院开设“版画印刷工艺”课,并成立老河口木版年画工作坊,陈洪斌带领大学生们开发的T恤、抱枕等20多种文创产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斩获一等奖。
“非遗传承的种子,要早点种下,日积月累,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让年画走出“深闺”,走向更远的远方,陈洪斌充满希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