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这是一幅画卷,以路为曲,谱写交旅融合绿色引领的美好诗意;这是一种信念,以路为旗,扬起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的强劲风帆;这是38万竹溪县儿女的渴望与寄托,是每一位竹溪交通人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竹溪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做到全县“资金投入最大、政策扶持最优、落实效果最好”,进一步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该县农村公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品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缔造和谐富美乡村,将“绿水青山”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金山银山”。
规划引领谋划新篇章
位于鄂西北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竹溪县,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素有“自然中国心”之称。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瞄准“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竹溪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应运而生。按照“修一条路,改变一村面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坚持“四个对接”,科学编制《竹溪县“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
多方投入,保障建设。坚持“对上争取项目,对内整合资金”的办法,破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完成2976.3公里农村道路建设任务,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路200余公里。严把建设质量生命线,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控控制工程造价,做好项目管理。探索建立了“四保五个一”的推进机制,实行“五制”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办点示范带动建设,典型引路,全县推广。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路里程达到3231.7公里,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5户以上自然村户户通水泥路。
交旅融合绘就新画卷
竹溪县坚持路景融合、路产融合、路旅融合,一条条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如游龙穿梭,风景区、产业区、居民村落串珠成链。先后对夯土小镇景区、绿之恋景区、楠木寨景区、万江河景区、黄花沟景区等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全县400余公里旅游公路已成为助力竹溪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串联起全县60多个景区景点。
按照“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公路转”的思路,把农村公路作为“带产业、连基地、接市场、促增收”的基础工程,提档升级改造一批资源路、产业路,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路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茶叶、魔芋、香菇、烤烟、贡米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际知名品牌VOSS饮用水落地竹溪桃源。
突出“四好农村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百里果廊、百里景廊、百里绿廊为骨架,大力推进公路绿化,以路为媒扮靓乡村,累计栽植行道树600多公里,建设公路景观节点63处,形成“一路一风景、一乡一环线、一村一特色”,蒋家堰莲花片区、中峰镇同庆沟片区、水坪镇大石门片区、鄂坪乡王家河片区等已经成为竹溪最美乡村建设的特色名片。
精细营养塑造新颜值
竹溪县按照“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规范”工作要求,出台了《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评办法》等政策文件,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拨付、考核检查。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农村公路管理责任体系,促进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正常开展,2021年,挂牌成立了竹溪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各乡镇均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各村委会均组建了专业养护队。
分区管理定责,县政府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13条县道、175条乡道、1536条村道,每一条道路都有“管家”,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100%,形成了“上下级级抓,落实层层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格局。
压实部门责任,公路、道路执法大队、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打击侵犯公路产权、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村公路不受侵害。
量化考核定效,竹溪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养工作与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四看”、“两挂钩”,将其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考核,推行“群众满意制度”,实现养护管理检查常态化。
惠及民生呈现新气象
竹溪县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立以“城乡公交、农村班线客运”为主,“通村区间客运”为补充的农村客运市场格局,实行公交化运营,开通城乡公交23条,农村客运班线9条,全面推进农村客运公司化,开通100余条通村区间客运运营线路,建制镇、村通客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
推进物流一体化,编制了《竹溪县乡村物流发展规划》,倾力打造秦巴片区绿色农产品集散地和省际物流集散地,坚持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打造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点。开通“乡村物流班车”,全县15个乡镇建有物流综合服务站,100%的行政村建有配送网点,引进第三方物流,开通4条物流配送专线,投入建设物流中心1个,新建和改造城乡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13个。
推进电商一体化,完善县、乡、村电商物流体系,建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以秦巴电商产业园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主导,集中16家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车辆350余辆,协同开展乡村电商物流业务,全县村级电商网点达到319个,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了电商到村、快递入户、物流下乡、山货进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该县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因为路,山水竹溪不再遥远;因为路,天然氧吧对话世界。(竹溪融媒记者方赛 通讯员张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