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现场。(中铁大桥局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周志兵 通讯员 王雯雯 张静
编者按
今天的奋斗,就是明天的历史。档案是活的历史,留存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本报今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读档看变化”专栏,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讲述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以档案视角生动展现在党领导下湖北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接续奋斗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万古长江,横贯荆楚。
一道道“彩虹”飞架,天堑变通途。
在湖北,“十三五”建成11座长江大桥,2021年6座长江大桥通车,总数达37座,居全国第一。
“骄傲,自豪!”6月5日,带着孩子参观武汉桥梁博物馆的李女士大开眼界,感慨不已。
一幅幅老照片、一份份档案资料、一件件实物,无声讲述着“桥的故事”。
千年梦圆,始于武汉长江大桥。
档案显示,孙中山1919年在《建国方略》提出在武汉建桥将三镇联络为一市的构想。解放前,詹天佑、李文骥、梅旸春、茅以升先后四次提出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构想。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中央人民政府即指示铁道部筹建武汉长江大桥。1953年,专门从事大桥建设的武汉大桥工程局(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获批成立,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王任重兼任局党委书记。
1955年9月1日动工,1957年10月15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兴建武汉长江大桥,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仅技术顾问,就包括茅以升、梁思成、李国豪等27位杰出科学家。”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武松说,从建成学会、发愤图强、融入市场,再到追赶世界、领先世界,如今在长江上建大桥可谓“如烹小鲜”。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湖北已建在建40座长江大桥,中铁大桥局共参建31座。
2021年9月25日,总投资32.5亿元的赤壁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世界最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
“施工时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克服了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超高主塔混凝土一次性垂直传输等多项世界难题。尽管受到疫情、汛情影响,仍然提前三个月完工。”中铁大桥局赤壁长江大桥工程部部长周燕飞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介绍。
从黄河到金沙江再到长江,周燕飞是名有着15年工作经历的“老建桥”,目前仍在进行大桥竣工资料移交等后续工作。
回顾夜以继日奋战的建设期,他对“四新技术”应用如数家珍——
攻克主梁安装精准定位控制、偏心锚拉双边箱主梁精准悬臂拼装、过墩特殊节段钢梁安装等关键技术,使超大跨度钢混结合梁斜拉桥长度从600米级跨入700米级;反复研究形成“溶洞发育区且覆盖为粉细砂易坍塌地质桩基施工工艺”,确保所有桩基均为Ⅰ类桩;提炼整套“半岸半水主塔基础施工技术”,实现围堰的精准、安全下放;针对互通地处水塘区软土地基的恶劣地质条件,创新采用“PHC管桩+贝雷梁/大桥1#桁梁+盘扣式支架”组合支架形式……
杨泗港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青山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全漂浮体系斜拉桥……一座座雄伟的大桥飞跃天堑,一项项纪录被频频刷新。
桥通路畅物活。2019年11月28日,随着嘉鱼长江大桥通车运营,湖北沿江实现“市市通大桥”。而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附近的大桥文化长廊里,市民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武汉已拥有11座长江大桥。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国规划布局长江干线过江通道276座,其中湖北达69座。
建桥织网,凸显湖北交通新优势。
今天的湖北,“铁水公空”多向发力,打造“双枢纽”、融入“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九省通衢,续写新篇章。神州大地,中部腹地,重新定义新时代“祖国立交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交通强省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