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方誉曼 侯康
“我马上就毕业了,在这里能遇到鲍校长和袁老师,是我们的福气。”就读于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的何光辉满脸骄傲地说道。他口中的鲍校长和袁老师就是时任望坪初级中学校长鲍春喜和在学校支教的老师袁辉。
鲍春喜与袁辉在办公室
18年前,望坪社区来了一个外地的大学生,从此在望坪生了根发了芽。两年前,南京大学毕业的袁辉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一头扎进了望坪社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选择了同样的归宿。
十八年的坚守,只为大山里的读书声
2004年,刚刚毕业的鲍春喜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慈孝之心,一边是心怀育人的远大抱负,鲍春喜思前想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大别山区来到建始山区。用鲍春喜自己的话来说,“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是大山养育了我,我应该用知识去回报大山。”
那一年,学校还是破旧的楼房,通往学校的路途还是泥泞的小路,鲍春喜手提一个行李箱,背挎一个旅行包,带着满身的尘土,就这样开始了在望坪初中的支教生活。
“来,大家跟我读,in the garden,在花园里...”“in the garden...”“注意这里的发音,诶!对,就是这样!”七年级教室里,鲍春喜正手舞足蹈地教学生朗读英文,现在教起英文课他已经是游刃有余了,可想起刚开始来到学校时,鲍春喜的内心不免有些惶恐。“我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初到望坪中学的时候,乡村教师很难留住英语专业的老师,导致学校英语教师奇缺。我为了赶上进度,疯狂补英语,就通过向其他英语老师虚心求教、自己备课钻研,那段日子像自己又重新选修了一个专业一样,但好在结果是好的。”鲍春喜用手推了推眼睛笑着说。那一年期末,他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与另一个班级并列第一。
鲍春喜来自湖北黄冈,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校长。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建始支教。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从踏进望坪开始,这一坚持就是18年,“每次想到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想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声,我就感觉我的坚持有意义。”鲍春喜操着一口地道的建始方言笑嘻嘻地说道。从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到一口地道的方言,这中间的18年,将孩子们一个个送出大山,就是他坚持下来的动力。
“看着学校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宽敞的教学楼,我心里也十分感慨,一晃18年了,这里的变化太大了....”鲍春喜说。
特殊的缘分 一样的初心
2019年,在恩施州教育局录乡间教师的视频时,同为外地老师的鲍春喜和袁辉初次相识了。其实早在之前,鲍春喜就在各大媒体上看到过袁辉的报道,虽然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人不熟识,但内心里觉得这个人让自己觉得很亲切,参加完活动,两个人便交换了微信,因为同样的经历,两个人很快熟络起来。
“你们学校还差不差地理老师?”2020年8月22日,在秋季开学前的一个星期,袁辉给鲍春喜发来了一条微信。
“随时欢迎你过来!”
“我只想在我最好的年华,做我最想做的事情!”
2012年9月8日,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小学来了一位年轻小伙子。此前,这所学校有一名老师,就是受到全国媒体关注的“拐杖教师”谭定才。那天,谭定才正在讲课,一位年轻人推开教室门。他戴着眼镜,背着登山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自我介绍道:“我叫袁辉。”
就这样,袁辉一脚踏进了恩施州,一头扎进了大山里。袁辉来自江苏徐州,2012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他先后在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白沙坪小学、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从事志愿支教服务。支教8年,他曾每周三次步行或骑车翻山越岭十多公里,无偿为患有成骨不全症而不能到校学习的孩子长期上门送教,6年不曾间断。
8年已过,袁辉志愿服务的脚步并未停止。2020年9月,他离开巴东来到建始继续支教。
他每天辗转在高坪镇望坪乡希望小学和初中代课,袁辉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有种“特殊的魅力”,记者跟随袁辉到学校去上课时,刚到大门口,教学楼的学生们就会欢呼:“袁辉来了!袁辉来了!”然后,几个男生飞速跑下楼迎接他。
袁辉,建始县望坪初级中学支教老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扎根恩施山区十年。2022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课上,他总能用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何光辉,你觉得你自由吗?”“我自由吧...”“你觉得你的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嗯....”学生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你有QQ号呀,你可以想加谁就加谁,你看你多自由!”袁辉调皮地在课堂上说道,一时间,全班哄堂大笑。从自由的话题引申到唐朝的社会风气,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课下,他和孩子们一起谈天、下棋、爬山、做游戏。“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一定要用成绩来辨别吗?我从不认同。他们可以踢足球,可以爬山,可以下棋,他们可以做一切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擅长的东西,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已经就是福分了。” “快乐学习”是袁辉给孩子们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每当夜深人静时,袁辉最喜欢看书,他说学习可以让自己更充实,也不再感觉孤独。和很多人一样,大家都想知道袁辉放弃高学历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小乡村支教的初衷到底是什么,他给了我们回答。
“你们对我做的事赋予了太多意义了,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想在我最好的年华,做我最想做的事情....”大概他的回答,已经解答了所有的疑惑吧。
如今,鲍春喜和袁辉继续在望坪社区教书育人,发光发热。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