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汉川人文 | 58年笔耕不辍,这位古稀老人热衷于“爬格子”
湖北日报 2022-05-11 16:01:14


湖北日报通讯员刘晓平、陈德荣、田小平 

汉川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与共和国同龄,从1964年开始向党报写稿、投稿,58年来笔耕不辍,共发表2000多篇新闻稿件100多万字,发表文学作品和出版红色名人的传记100多万字,这组沉甸甸的数字是他对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执着追求的见证。他就是汉川退休教师邹太平,曾任汈汊湖中学校长,汈汊中心初中调研员等职,是孝感市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及时报道好人好事

1966年1月《孝感日报》编辑部就稿件《一位放牛先生》给邹太平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希望你不要因为开始几篇没有刊登而灰心。即使是没有登,也向报社反映了情况,给我们编报作出了帮助。”此后,他业余时间更加喜欢“爬格子”。

1969年5月10日,他在《汉川报》上发表了新诗《田头插上语录牌》,村里安排他当政工员,在当年冬天水利工地上,为村里写稿误工记工。1970年冬天,湖北大型人工河——汉北河动工,他一边挑土一边办墙报,向上级电台、报社写稿。他挑土扁担压断了,继续写。1976年8月,已从教多年的他调到汈汊中学任教。那时,汈汊湖四周干渠都是土路,不通车,“晴天一把刀,雨天一潭沼”。南干渠每天只有一班航运船,星期六放学后已经没有船了,回家要步行3个多小时,星期六有时不回家,一边在学校备课走访一边采访写稿。那时汈汊湖没有邮电局,邹太平步行20多里到华严农场去发稿。1978年1月,他被评为孝感地区先进教师,出席地区表彰先进教师大会,多次被评为《孝感日报》、孝感市委宣传部、《湖北日报》优秀通讯员。

1987年9月7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他的稿件《曾庆华摆渡十二年,不收教师过河费》,时隔1天,9月9日,该电台又广播了他的来信《教师节不给教师送礼》,渔民们听了场部高音喇叭广播后,打趣地说:“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成了汈汊广播站!”

1979年3月,他被聘为《孝感日报》骨干通讯员。报社通讯员培训班讲课时,邹太平发表的新闻故事《书记向嫂子陪情》被报社记者、编辑给予高度评价。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灵感不断,刊发旧体诗、新诗100多首,发表故事《老鼠尾巴的用场》《盗梦以后》、小说《王老大还路》、散文《我在胡沙家作客》《严文井生前看到〈少年严文井〉》、5万多字的自传《我与胡沙的交往》等130多篇文学作品。“老八路”胡沙夫人王彤看了《我与胡沙的交往》,2010年11月5日写信他:“很佩服您的细心和执着。”

他先后出版了《邹太平骈赋选集》《邹太平旧体诗选集》《邹太平散曲选集》《邹太平词选集》,11万字的诗传记《文天祥传》等五部传统汉文学书籍。其中,《七律·湖乡渔家乐》获《中华诗词》杂志社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新田园诗歌(太平杯·律诗)大赛优秀奖。

他一直追寻着“红色名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年轻的邹太平有了为汉川籍红色名人著书立传的想法。

1988年,时任汈汊中学校长的邹太平为采访汉川籍“老八路”胡沙,暑假期间自费去北京约访,并联系到胡沙的战友同事十多人,历经一年,《胡沙传》在《汉川文艺》连载。时任北京市作协主席管桦为《胡沙传》题写了传名。2004年,该传又在《槐荫文学》第1期发表,胡沙看了该传,6月6日写信汉川市文联的同志:“邹先生写了胡沙少年时代的反叛精神和行动感觉亲切。其实那种精神是胡沙少年时革命青少年所共有的。因这这就是他的典型意义。直到他十六岁找到中国共产党,就从未离开过一步。”

早在1968年,烈士王平章便远近闻名,然而并没有留下相关的文字传记,邹太平多次到王平章的故乡庙头镇采访,到马口、南河等乡镇和天门市及鄂豫皖苏区等王平章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了解情况,查阅大量资料,写成4万多字的《王平章传》。

《王平章传》定稿后,邹太平这个“小人物”要使“国史”级人物的传记出笼,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有的报刊编辑劝他还是“自我欣赏”。2007年,武汉出版社主办的《老年文汇报》女编辑董卫林读完全传,建议他将该传改写成一个个独立成篇的故事,予以发表,邹太平按女编辑的建议,将《王平章传》改写成《王平章的故事》,寄给《老年文汇报》。于是,《含泪乳小叔》《智诳两军警》《一场特殊的演说》等王平章的故事,得以在《老年文汇报》《重庆日报》等域外报刊,以“化整为零”方式,先行发表,并在读者中引起反响,《含泪乳小叔》描写王平章的大嫂用乳汁养活王平章,甚为感人。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革命烈士的亲属、战友相继去世,邹太平认为要抢救发掘红色资源,将他们的事迹如实记录成书。于是,陆续采访、写作,发表《胡沙传》(传主是“老八路”)、《少年严文井》(传主是“老八路”)、《徐宝珊传》(传主是鄂豫陕省委书记)、《王平章传》(传主是红28军政委)、《徐全直传》(传主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夫人)、《何羽道传》(传主是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大革命时期同一单位战友)、《魏人镜传》(传主是大革命时期湖北省委书记)等7部“红色”传记(共46万字)。

渔民生活成就了他

1981年秋天的一个星期日,他到汈汊湖与渔民一起捉螃蟹,发现螃蟹的个子大,横着走比直着走占的路面窄些,并没有“横行霸道”,于是来了灵感写了一首新诗:

《螃蟹》

你走路的方式颇为独特

喜欢侧着身子前进

这惹得正人君子口诛笔伐

抨击你阴阳怪气,霸道横行

其实,你横行而不霸道

你横着走比直着走占的路面窄

为什么你做了好事却遭指责任

无非是你不合世俗,立异标新!

这首诗被《汉川文艺》等多家报刊采用。不久,他又写了一首七绝诗:

《螃蟹》

岁岁横行为路人,

弃宽取窄性灵真。

谁知义举遭抨击,

咎在反常独创新。

这首七绝诗被刊登在《湖北诗词》2007年第4期上。

邹太平参与渔民生活、熟悉渔民生活,有不少诗直接写渔民生活,颇有情趣,写了一首七绝诗:

《汈汊湖掠影》

风小绿荷已褪香,

野鸡展翅亮新妆!

摘菱靓妹哥划桨,

互答渔歌笑夕阳。

此诗发表在《孝感诗词》2009年第1期。

完全叙事诗《七律·湖乡渔家乐》也是写渔民生活:

《七律·湖乡渔家乐》

劳碌一天笑返乡,

渔家入夜众人忙。

高昂老媪打腰鼓,

矍烁渔翁哼楚腔。

大嫂新教《霹雳舞》,

小姑乐唱《锁麟囊》。

哥闻喜讯手机响,

螃蟹已销印度洋。

现在,他在家一边练字,一边写作旧体诗,争取为弘扬传统汉文学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他还参与编著《中学生家长手册》一书。全书18万字,邹太平编著2万多字。该书由朱德夫人康克清题写书名,国家原总督学、教育部原副部长、湖北省教育厅原厅长邹时炎作序,1987年6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该书至今仍然对中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具有学习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陈峥嵘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