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郧阳城关镇人居环境由“将就”变“讲究”
湖北日报 2022-05-07 12:43:39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王波、陈新才)“这些园子是之前是屋宅旁的荒芜地。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变成让人看了就舒心的小果园、‘微小景观’。”5月5日,走进郧阳区城关镇翻山堰村,随处可见面积不大却格外精致的花园、果园和菜园。谈起这些变化,55岁的村民刘会斌绘声绘色、赞不绝口。

“村子里的环境整治提升一直是村里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市、区城区安家的村民,很多时候院落环境卫生没人打理,房前屋后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像‘疮’一样影响村容村貌。”翻山堰村党支部书记朱强说,如何创优各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居住环境,成为村“两委会”干部的“烦心事”。

2021年,翻山堰村干群经过多次商议,达成“一宅变四园”环境整治共识。即把农户屋宅地缘优势与传统果蔬产业、宜居环境有效对接,将村民院落变成花园、菜园、果园以及游园,一举激发了村民由“要我治”变为“我要治”。

立夏当日,近观翻山堰村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中的一幢幢农舍,青砖围墙院落的古香古色,不论清晨还是日暮,村民都可以感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田园风光,同时还享受到瓜果飘香带来的实惠。

“镇政府还为我们规划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蓝图。不久的将来,翻山堰将会成为近郊休憩游的目的地,让村民们就业增收有事干、产业致富有钱赚。”朱强信心满满的介绍,有了清晰“路线图”,引入市场主体打造的集农耕文化研学游、水果采摘、民俗餐饮、家庭菜园等于一体的特色文旅融合产业已现雏形。村里投资28万余元购买格桑花、太阳花和紫薇、桂花、红叶石楠等花草树木,播植于5.7公里村道两侧,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增添“风景线”,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城里人的乡情乡愁有所寄托,让村民的收益有所增长。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镇里在各村探索实施‘一村一策’‘多户一法’提升方案,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加大改造提升力度,让乡村人居环境从‘将就’变‘讲究’。”郧阳区城关镇党委书记肖帮伟如数家珍举例道,黄土梁在村后的900余亩瘠薄撂荒地地发展桃子、油橄榄产业;马场关在村道山地上新发展和巩固提升脐橙基地400亩;洞耳河村利用村落抛荒地探索红薯育苗600余万株,为民增收180多万元;红和村在村居房前“鸡口地”连片种植缸豆30亩;桃花沟多位村民无偿拿出自家空闲地建起了“微公园”等等,这些在增加村民深入、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郧阳城关镇不断强化“信用赋能”模式与城乡环境整治的深度融合,把环境整治写进村规民约,并通过月度量化考核,季度积分奖励兑现,逐步完善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提升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建设、维护村居环境的积极性。“现在老百姓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城乡环境正在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扎实迈进。”肖帮伟如是说。


责任编辑:姬廷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