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玉池 庞戡 周兴科
“要不是你帮我们两家解围,可能至今都不相往来。”4月24日,宣恩县高罗镇板寮村驻村辅警苏学刚来到黄氏两妯娌家分别进行回访,只见两妯娌和和睦睦,言归于好,有说有笑。
据了解,以前黄氏两妯娌因一处田坎权属争执不下,一方屋檐水滴在田坎上,另一方计划在田坎下方砌一堵堡坎,都说田坎是自己家的,甚至还互相扭打。经过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派出所民警前后3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一直没有解决好,第4次,驻村辅警苏学刚深入研究后,分别劝说“土地确权登记并没有将田坎确权给任何一方,所以说田坎是属于村集体的,双方都不要再争了。”
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一方承诺修了一条排水沟,另一方赔偿了损坏的瓦片,堡坎也建成了,皆大欢喜。
党建引领,板寮村率先推行“和事佬”人民调解机制。“板寮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好,特别是探索‘和事佬’人民调解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群众安全感很强。”高罗镇人大主席、分管平安建设负责人卢远春说。
宣恩县高罗镇板寮村位于209国道两旁,距离恩来高速高罗出入口10分钟车程,是将原火烧营、板寮、倒流水、岩缝溪四个村优化整合的新村,全村1290户4299人。辖区面积47.19平方公里。历史上,该村南来北往商贸繁华,“巴盐古道”途经板寮老街,各种思想碰撞交融,村情民意较为复杂。
2014年,板寮村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和事佬”人民调解协会,协会现有成员37名,主要由党员、乡贤能人、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驻村辅警、“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老党员)等德高望重人员担任,参与村级矛盾纠纷调解,进行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事佬”协会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实践,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不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统三治”基层治理体系走深走实。
板寮村“和事佬”协会在党史学习教育、村支“两委”换届选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重大民生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近十年来,板寮村矛盾纠纷越来越少,2021年全年矛盾纠纷不足3起,通过“和事佬”协会提前干预,化解在萌芽阶段的纠纷10余起,反映社情民意30余件,全面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基层治理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风文明才好。“板寮村光在外的乡贤就有200多人,这是十分重要的人才资源,我们已经成立乡贤联谊会,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把在外从政经商的成功人士邀请回来,给板寮村把脉问诊,畅谈乡村振兴发展大计,出谋划策,效果很好,也才有板寮村今天的巨大变化。”高罗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张荟杨说。
板寮村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2019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也是湖北省宜居村庄示范村,2020年,入选恩施州首批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2021年成功入选恩施州2021-2023年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
民风好了,老板愿投资,项目好落地,群众最受益。2021年以来,该镇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了彩虹桥、彩色骑行道、党建团建研学农事体验园、相遇乡居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占地不补偿,老百姓自发让出土地,义务投工投劳。
同时,该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制定村民道德规范,促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完善板寮村数字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文化体育广场等文化设施,组建板寮村“八五普法”文艺宣传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主动革除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引领文明乡风。
“我们召开小组院落会,宣讲人居环境整治要求,老百姓积极性都很高,这些天,大家都踊跃投工投劳,集中整治房前屋后不美观的地方,因地制宜,把河里鹅卵石变废为宝,砌成花坛,栽种花草。”板寮村党支部书记石明应介绍说。
目前,高罗镇20个村(社区)全覆盖推广“板寮经验”,组建“和事佬”协会、村级平安法治巡逻队,为每个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化配备灯箱、公示牌、联系牌,让“一村(社区)一辅警”制度落细落地,全镇“和事佬”协会、治安联防联控、平安法治志愿者等各类人员80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隐患200余起,走访“三留守人员”1000余人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0余处,严密管用的平安法治网真正成了高罗镇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定盘星、解压阀,锻造了铜墙铁壁,守护了一方平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