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眼下正是雷竹采收的季节,在海拔800米的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300多亩雷竹笋破土而出,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挖,一片繁忙景象。
雷竹又叫早竹,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等特点,种植简单管理方便。2019年,堰塘村通过考察引进雷竹种植项目,2020年堰塘村成立了保康天下懿品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网络农户123户,流转村集体农户土地50亩,作为示范基地,农户自主发展雷竹产业达到250亩。
经过三年的栽培,现在村里的雷竹笋种植已初见成效。连片的雷竹林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荒山坡地,还带动了当地村民人均增收。
堰塘村村民黄德明从2019年开始发展雷竹4亩,目前已进行了第1批间伐。听黄德明介绍,村民采收雷竹后,只需简单的处理,就可直接销售给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集中收购和代销,让村民无后顾之忧。
“还要间伐两三次,大概都是三百斤,3000多块钱,这是头一年,第四年、第五年产量可达到500至1000斤。”黄德明边说边将铁锹用力一撬,一根细细长长的雷笋就出来了,装进背筐中。“这比种蔬菜简单的多,收入可靠,不愁销。”赚了钱的黄德明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堰塘村种植雷竹农户每亩可增收2000元,预计三至五年后,农户每亩可增收5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书林表示,今后,堰塘村将进一步扩大雷竹笋面积,加强种植技术培训,让竹林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郭敏 张玮 全媒体记者丁心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