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宣恩:多元产业助增收 百姓推开幸福门
湖北日报 2022-04-19 15:57:51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李阳 牟彤 周凤琴 杨盈

“您今年的茶叶收入怎么样,卖了多少钱了?”“今年收成也还可以,已经卖了4万多块钱了......”乘着晴好天气,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定安来到田间地头,询问着茶农今年的收入情况。

据了解,中村坝村从2005年发展茶叶至今,已有茶园面积2365亩,老百姓的收入趋于稳定。作为如今该村的支柱产业,发展之初却有诸多不易。

“原先在我们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基本上都是坡地,农民收入都靠传统的种植。2005年,我们村两委就在想,种什么产业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于是就外出学习考察,发现我们这个地方种茶非常适合,回来之后,就通过小组会、群众会、院落会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天天宣讲。”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定安介绍说。

当时,作为一个新产业,茶叶并不被人看好,不少老百姓一直不愿意种,但村两委却信心十足,在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带村民代表、党员以及村里的骨干人士三次去恩施考察茶叶产业,让他们看到了茶叶的效益,也逐渐让老百姓的思想有了从“不愿种”到“主动种”的转变。

“我有30亩左右茶园,去年纯收入在10万以上,今年大概也是10万左右,现在一亩都是3、4千元的纯收入。当初种茶都没要钱,生物肥几乎每年都有,还教你怎么做,不打农药、除草剂。”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11组村民黄云庭说道。

近年来,中村坝村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夯实特色产业,以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该村还顺应市场需求,开展茶叶生产加工,目前,该村培育农业公司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14家,养殖合作社2家。

“我们村里建茶园的同时也鼓励一些能人志士建茶厂,我们村里12个村民小组,基本上达到每个小组都有小茶厂,专门做茶叶加工,老百姓摘茶卖茶非常方便,不存在卖不掉的情况。”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定安说。

近年来,中村坝村始终把产业振兴、老百姓增收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除了茶产业之外,还大力发展柑橘作为补充产业,耙耙柑成为了首选。4组村民姚良作从2020年开始,便种植了3亩耙耙柑。

“前年才开始挂果,去年差不多卖了2000块钱,这个柑橘的味道确实还可以,品种也好。花期如果跟去年一样,今年的收入还会高一点,挂果率也会高,它一年四季只收一次,又轻松,成熟好了一颗树有五十斤,一年赚个五六千块钱还是有的。”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4组村民姚良作高兴地说。

目前,中村坝村发展长效产业基地共5462亩,其中,烟叶530亩、李子157亩、耙耙柑1395亩,人均长效产业面积2.2亩,2021年全村共有蜜蜂330桶,生猪490头,多元产业共同发展,多样化群众增收途径,不断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梁 倩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