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侯康、方誉曼、姚海彬、李学艳)4月6日,在建始县长梁镇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训练基地,锣鼓喧天,丝弦齐鸣,热闹非凡。
丝弦锣鼓是土家器乐曲牌的总称,历来称“打锣鼓”或“打丝弦”,流传很广,但风格各异,是唢吹戏的特殊曲牌,戏感强,常连缀演奏,其情感丰富。丝弦锣鼓发源于长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被誉为“土家交响乐”,距今有150多年历史。
2007年,长梁民小将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推品牌引进学校,并组建“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设立“丝弦锣鼓培训基地”,学校以《建始丝弦锣鼓》为蓝本,采取了简谱和锣鼓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系统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技巧,配备专业老师,编写专门教材,安排固定教学时间进行传承。
鼓手龙炜祺是五年级的学生,他学习丝弦锣鼓已经两年了, 然而成为一名鼓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是从练谱子开始,然后到吹唢呐、拉二胡,最后才到打鼓,这中间有很多累和苦,但我却乐在其中。丝弦锣鼓不仅培养了我个人的兴趣,更让我们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炜祺骄傲地说。
长梁镇民族小学组建丝弦锣鼓表演队时,既是丝弦锣鼓艺人又是老师的刘明俊,受命为学生传授丝弦锣鼓技艺。自2007年以来至今,他带出来了七批共五百多名小传承人。刘明俊虽然已退休多年,却依旧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传授非遗“绝技”。刘明俊说,“我干这行干了一辈子,我只要还活着,也就会继续带着孩子们把这个传统文化继承下去,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一点,把民族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上升到音乐这个理论上来引导学生。”
长梁镇民族小学将丝弦锣鼓“请”进校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教授学生弹奏技巧,如今已有15年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将传承非遗的信念种进了学生的心中。如今,长梁民小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丝弦锣鼓手,这支丝弦锣鼓表演队多次走出大山,在省、州舞台表演并获奖。丝弦锣鼓正以开放的新姿态走向全国,成为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