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潜江老新镇:发展虾稻“老镇焕新”
湖北日报 2022-03-28 16:44:26

老新镇的连片虾稻田(老新镇党政办公室供图)

入春,行走老新镇,眼前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这个位于监利与潜江交界处的“偏远”乡镇,去年11月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近来引来省内不少乡镇前来取经。

多方帮扶,建成4个万亩基地

2015年起,潜江市纪委监委结对帮扶秀河村,争取50余万元资金,改造该村道路等基础设施。

扶贫要以产业为支撑。秀河村过去主要种水稻、棉花。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配合老新镇镇党委、镇政府,通过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发展收入更高的虾稻。

2017年底,柳伍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先期垫资,流转土地7000多亩,集中开挖了连片虾稻基地。“所有虾稻田,每块均为40亩左右。改造完成后,再以每亩高出流转价0.1元的价格,返租倒包给农户。”市纪委监委驻秀河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曾国栋介绍,市科技局还选派镇水产站站长彭宣国,作为该村科技特派员,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难题。

秀河村低湖田多,遇水易淹。该村争取资金310万元,去年底动工建设排水泵站。入汛前,该泵站将投入使用。

经过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多方培育,老新镇虾稻面积连续递增。2005年,虾稻面积占全镇耕地不足十分之一,如今稳定在8万余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七成左右。

通过“政府主导、项目带动、村社一体、农户参与”,老新镇高标准打造了4个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和18个千亩虾稻基地,逐步实现了“千亩引领、万亩示范、辐射全域”的虾稻产业集群。

龙头带动,虾稻收入逾20亿元

春日,湖北心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忙碌运转,一批批稻谷变为大米,装袋后运往全国40余个城市。

“我们每天可加工稻谷1000吨,生产大米500吨。”心辉粮油总经理许向辉介绍,该公司从租厂房起步,8年前正式征地设厂。去年,公司加工稻谷22万吨、生产大米约10万吨,销售收入6.3亿元。

心辉粮油近七成稻谷,收购自潜江9个乡镇。在老新镇,该公司拥有1万多亩自有虾稻田,另外对2万多亩田下了订单。“订单下给合作社。我们给合作社提供种子。合作社先付种子费,稻谷卖给我们后,我们再将种子费用退还。如果当年谷价偏低,我们以每斤高于当年国家粮食保护价5分钱的价格,作为购谷兜底价。如果当年粮价较高,我们的收购价也比市价高5分钱。”

除了收购农户稻谷,公司还为他们代烘干,农户收粮时不用看老天脸色。“2017年,我们仅有10台烘干机,现在增至20台。”

随着虾稻种植养殖快速发展,柳伍水产、心辉粮油、恒欣米业等6家虾稻企业快速壮大。老新镇去年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3.06亿元。

村民增收,亩平收入增加几倍

68岁的老农李巨本,承包了40亩虾稻田。“今年3月以来,靠卖虾苗、鳝鱼、泥鳅、田螺,创收4.5万元。后面我还要卖虾子、稻谷。正常年份,我的纯收入在一二十万元,比过去种棉花、水稻要高几倍。”老人高兴地说,年近7旬,一个人能种这么多田,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

“虾稻田过去是碎片化的,现在集中连片,灌溉也由村集体统一安排。镇里有农机合作社,可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帮忙耕整、插秧、飞防、收割,每亩收费340元。”老新镇党委委员王哲胜介绍,如今农户种田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收入也成倍增长。

有问题,随时找“帮手”。李巨本刚开始养虾时,虾子不停往岸上爬。他赶紧去找科技特派员彭宣国。一查,原来是虾苗投放密度太大,水里缺氧。经过抽水、水体解毒等处理,虾子重回水中。

2020年,老新镇从事虾稻种植养殖的农户5157户,户均纯收入9.4万元。

“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脸上笑起来,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新镇镇长魏泽雄表示,目前该镇正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虾稻产业强镇兴村富民为抓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宋效忠 通讯员杜少华 何玉琴)

责任编辑:陈莉霖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