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壮海教授主编、十校学者合著《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出版
湖北日报
2022-03-22 19:01:42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为写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创造了条件
发出了呼唤
光阴荏苒,春秋六度。2016年樱花时节,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青年学人相约珞珈山,满怀专业志趣与学术雄心,研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教材建设问题。课题组聚武汉、会上海、集南京,交流碰撞,推敲研求,《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终于带着浓浓墨香,展现在学界同仁面前。
《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版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教材立足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路,围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这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内核,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历史演进、多维价值、存在形态、实践展开及其时度效等系列基本问题,以新的学科视野、新的逻辑体系、新的学术话语,对写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进行了积极探索。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该教材由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十所高等学校十二位中青年学者通力合作完成。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独著、合著《文化软实力及其价值之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等十余部。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讲》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并先后出版英文版及国内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
作为首席专家牵头修订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报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两百余篇。先后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2年度)、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2014年)等。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哲学博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首席专家。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多项。
获评2020年“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称号。
1979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比较德育。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课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含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和译著《公民身份与道德教育——行动中的价值观》,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哲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团队带头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文化软实力研究》副主编。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围绕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问题,独著、合著、参编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思政杰青”,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兼任吉林团省委副书记、吉林省青联副主席,曾任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与比较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等方向。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
主编《中外价值观教育前沿论丛》(商务印书馆),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7部。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研究报告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采用。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集中于思想疏导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思想疏导能动化解社会矛盾研究》得到人民出版社官微精选图书推荐,发表理论文章40余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担任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首批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独立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多部,近2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思想政治课研究》副主编。
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中国博士后基金、上海哲社项目等多个项目,出版著作4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光明日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发表论文50余篇。
曾获澳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教育部 “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社科发展研究中心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年来,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强国文略》《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合著《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向新而行》等多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建设与价值观教育等。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马工程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编和参编作品10余部。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出版《秩序理性与自由个性:现代文明修身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等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20多项,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博士,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与公共管理出版分社副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主题出版。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科技与出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曾获得2010、2017、2020和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优秀策划编辑”;2020 年度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课程思政教材金牌编辑”;2021 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此外,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的多位同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亦贡献良多,《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编辑部同仁亦给予倾力指导。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
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
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谨用这部探索性的教材
表达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人
回应时代呼唤的努力
推动专业建设的执着
责任编辑:娄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