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红色美丽村庄行 | 千年汀泗 续写传奇
湖北日报 2022-03-22 16:15:34

汀泗桥,一道造福乡亲而建的古桥;

汀泗桥,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名镇;

汀泗桥,一座北伐战争史上的丰碑。

铁血军魂先烈铸,革命红旗后人擎。

95年过去,烽火早已湮没于青山之中,但敢于拼搏的“铁军”精神却在这里生根发芽,一代代汀泗儿女续写着时代的传奇。

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个小桥流水、山清水秀的红色美丽村庄——汀泗桥社区正释放着独特魅力,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汀泗桥社区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镇原是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古镇,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通往武汉的必经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古老的汀泗桥上北望,泗水河从桥下穿过,京汉铁路跨河而建。小镇街道宽阔,两侧灰瓦白墙,一派徽式风格。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与城镇化发展的现代美景互相印衬,相得益彰。

“铁军”称号诞生于此

传说宋代,一位叫丁四的老人倾终身积蓄,修建了一座小桥,后人为纪念他,命名为“丁四桥”。后经文人墨客点睛,在“丁”和“四”前分别加了三点水,就有“汀泗”之名。汀泗桥的闻名不仅因为它久远的历史,更得益于中国近代史上闻名全国的北伐汀泗桥战役。这场战役,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锻造了一支“铁军”,让小镇与一个不朽的名字——叶挺,联系在一起。

走进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仿佛重回当年的战场。

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浮雕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

1926年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占据汀泗桥天险,在塔垴山筑营垒工事,架重型火炮,居高临下抗击北伐。

8月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以当地农协会员为向导,从吴军背后发起攻击。腹背受击的吴军沿铁路向咸宁方向溃退。叶挺独立团乘胜追击,攻占了咸宁县城(今咸宁市中心城区的永安)。8月28日上午,第四军全部抵达咸宁(今咸安)。此役共歼敌3400余人,缴获火炮4门,步枪1500余支。第四军因此荣获“铁军”称号。

为纪念这一重大战役,2006年,咸安区兴建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2009年正式开馆。展厅图文并茂,分为“北伐风云”“汀泗鏖战”“名将风范”“业绩永存”四个展区,展现这场激烈的战役。2009年5月,纪念馆被中宣部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铁军”精神代代传承

故垒依旧,鼓角如闻。如今在汀泗桥,每到一处都能听到传奇历史。

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这栋欧式二层砖混楼房,整体结构保持完整,成为汀泗桥又一红色“打卡”地。

沿着布满竹林的塔垴山而上,碉堡、炮台、战壕等北伐战争遗迹保存完好。从山上眺望,可见曾经烽火硝烟的粤汉铁路老铁路桥依然坚固,常有货运列车隆隆驶过。

除了遗迹留存,也有先烈长眠于此。北伐汀泗桥战役中,叶挺团有134名将士牺牲,烈士遗骨被安葬在汀泗桥西山。为了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1929年,国民革命政府在当年的战场遗址修建了烈士墓、纪念碑和纪念亭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进行了修缮,陵园门前,竖起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叶剑英题写的“北伐先锋”四个大字。此陵园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社区居民排演红色剧

旧时的人民剧院改建而成的红色政治生活馆内,原咸安区档案局局长吴新平正在对场馆进行最后的完善。精心打造的红色政治生活馆集展示、教育、体验、培训功能于一体,让党员干部全方位感受汀泗桥社区的红色文化。吴新平拿出一张泛黄的收条,上面记录着汀泗人民为支援抗美援朝捐钱捐物的明细。他说:“在北伐军武昌攻城的时候,汀泗人民就曾做了上千个竹梯支援北伐军。汀泗桥战役并不只是‘铁军’的赴汤蹈火,更有汀泗人民与军队亲密合作并肩作战。”

政治生活馆楼下的剧场里,社区居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红色剧目。51岁的居民田巧在社区生活了40多年,她开心地说:“这几年,汀泗桥社区变化很大,社区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实现了华丽转变。我们都是听着‘铁军’故事长大的,现在能排演节目,传承、发扬‘铁军’精神,我觉得很自豪。”

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纪念园

“红色+美丽”融合发展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汀泗桥社区探索着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力求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起来,实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逐步推进转换,努力打造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021年,汀泗桥社区完成了汀泗桥两岸道路亮化工程后,汀泗桥美景一度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惊艳网友,吸引了八方来客。如今的汀泗桥,道路宽敞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汀泗河岸杨柳依依、古树苍翠,农家新宅边绿意盎然。每天早晚,社区居民就会聚集到新建的文化广场,或练太极,或翩翩起舞,或怡然散步,地花戏等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汀泗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锐介绍说:“近年来,汀泗桥社区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探索长效发展联结机制,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转化红色资源优势,带动红色产业发展,形成红色市场效益。”

依托本土竹木和旅游资源,社区党员胡广江开办了竹木加工厂,竹木产品远销省内外。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旁全新的汀泗农特文创精品店内,红色文创产品、本地农特产品吸引着众多游客。

汀泗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中奇介绍,精品店一年预计可以为社区创造集体收入近10万元。目前,社区也在积极探索引进成熟市场主体,开发红色资源,探索“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街建筑)、“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红+文”(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等模式,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

吴中奇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将分阶段不断完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逐步形成古迹游览、参观学习、演艺表演、模拟体验、生态观光、文创推介等多种市场业态,迎合各类市场群体需求。多措并举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确保群众持续受益,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赵雯;摄影 张博伦;通讯员 熊志勇 曹闻加)

延伸阅读:

红色力量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

2021年以来,咸安区委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要求,以汀泗桥北伐战役历史遗址为着力点,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扎实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坚持统筹推进,注入红色动能。始终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强力推进。谋定而后动,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纳入咸安区“十四五”规划,并与红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传统古街保护紧密结合起来。领导督办推动,区委主要领导一线督导,“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办”,对工作任务清单和红色节点建设内容审核把关,落实跟踪问效机制。同时,将试点建设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相关部门主动扛责、积极履职、全力推进。整合资源带动,定期召开协调会,统筹组织、财政、林业、文化等7个相关部门,就建强组织、绿化景观、文化挖掘、环境整治等具体事项进行一事一议,整合各类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确保试点村各项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堡垒。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红色美丽村庄“六个一”工作要求,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选优配强班子,通过派聘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选拔等方式,建强“带头人”队伍。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大专学历3人,平均年龄35.6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同时,引进培养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类型后备干部4人,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提供人才保障。融合创新发展,借助老电影院改造契机,建设集便民服务、红色教育、党员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流服务阵地和精神家园。将社区闲置房打造成农特文创精品店,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特、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展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党员常态化下沉,整合驻社区单位党员干部力量下沉至一线网格,引导带动居民、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系列活动,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

坚持突出主题,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精品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擦亮文化名片。深挖红色文化,对现有馆藏资料和民间收集的口述资料进行鉴别、印证和整理,采编汀泗桥北伐战役相关红色历史故事24篇,收集各类民间红色历史物品、器具235件,原汁原味展现时代变迁。讲好红色故事,编排《军民齐心抗战》等系列节目,定期展演,展现军民一家亲红色史实。打造政治生活体验馆,全方位、全时段呈现汀泗历史文化的传承。开展红色教育,以北伐汀泗桥战役为主题,以汀泗社区古街为主轴线,打造红色主题文化广场、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红色电影院、叶挺独立团营部旧址、北伐烈士陵园等“汀泗红色十二景”,建成集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党史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咸安组)

责任编辑:刘志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