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晓关侗族乡位于宣恩县西南部,境内自然风光旖旎隽秀,民族文化溢彩流光,侗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近年来,晓关侗族乡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工作,通过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激活侗乡文化资源,同时借助旅游来促进文化发展,实现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挖掘与保护 传统文化重现生机
这里有“人间秘境”之称的野椒园古侗寨,还有既是古戏楼又是侗乡人民聚会的禹王宫;有历史悠久、具有典型侗族建筑特色,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张官铺陈家侗寨;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还保留着百家宴、打糍粑等古老的侗族习俗。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侗族民歌又称侗族大歌。侗族,是一个用歌声串起生命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流行最广的谚语,侗族大歌历史悠久,源于生活,取自生活,是侗族人喜闻乐见艺术形式。
“侗族民歌日益没落,一是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差距很大,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节奏;二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太少,传统技艺无法传承;三是侗族民歌被挖掘、利用的少,和群众生活渐行渐远。”3月9日,侗族民歌民间传承人黎丁予正和歌友们一起练习她自编的侗族民歌,对于侗族民歌的没落,黎丁予满是感慨。
为保护和挖掘传统侗族文化,从2017年开始,晓关侗族乡着力对侗族民族文化、民俗、侗族传统工艺品进行恢复和保护工作,提炼与开发民族文化,使群众广泛参与,发展成果让百姓受益。同时组织非遗传承人整理相关资料,创设相关剧目,成立文化艺术团,吸纳热爱侗族文化群众,并聘请专业民俗老师进行规范教学。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逐渐复活了传统侗族文化资源。
“咚锵,咚锵,咚咚锵”,在晓关侗族乡张官村陈家侗寨里,传出整齐划一的腰鼓声,这是村里花锣鼓乐队正在排练,村民们身挎蓝红色腰鼓,手拿系有红丝带的鼓棒,扭着秧歌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锣鼓的悦耳声,吸引了很多群众争相观看,有些群众也情不自禁地随音乐的节拍扭起来。
“这是我们侗族人民的花锣鼓, 又称123 ,是我们侗族人民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前很穷,没有时间来练习花锣鼓,现在党的政策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政府也支持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承,所以我们就把它排练起来。”张官村花锣鼓乐队队长陈真祥介绍。
据悉,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官铺陈家侗寨,不仅侗族建筑颇具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先后成立了花锣鼓乐队、秧歌队、山歌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得以保护。
传承与融合 文旅经济生机盎然
野椒园古侗寨位于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六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寨内民风民俗浓郁,具有极强的保护开发价值。2010年,晓关乡通过《晓关侗族乡野椒园侗寨文化资源及保护利用调查报告》。2016年,该乡又引进湖北茶旅公司依托野椒园古侗寨进行旅游开发,重点开发野椒园古侗寨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旅游度假区。
“我们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丰富的侗乡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地理条件为依托,以侗乡风情为内涵,打造‘人间秘境——野椒园古侗寨’文化旅游名村,将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效结合,为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野椒园村党支部书记钟晓院介绍。
文化元素的加持,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也让村民们发现了商机,有的办起采摘园,有的开起农家乐,还有的卖起土特产。很多村民开始吃上“旅游饭”,捧起了乡村振兴的“金饭碗”。
“开个小卖铺,卖些日用品,比以往种地划算多了。”唐凤英是野椒园村一组村民,她在度假区里开起小卖铺,既能照顾老人,也可以照顾小孩。
“很多游客来玩,我开的民宿和农家乐,每年收入还不错。”八组村民杨杰把自家改建成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伴随生态乡村游的兴起,晓关侗族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成为发展的强大资源依托。境内的禹王宫、半边火炉和野椒园古侗寨、钟岭古寨等侗族建筑保存完好,蕴含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侗族大歌、侗族舞、拦门酒、合拢宴、薅草锣鼓、土纸制作技艺、晓关南戏等民俗文化历经积淀,日益凸显魅力。
为持续“擦亮”侗乡文化“名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晓关侗族乡党委政府紧抓大力扶持武陵山实验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凸显侗族风情,推进“魅力晓关”建设进程,着力打造武陵山区独具侗族风情的民族名乡。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突出侗族元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完成桐子营侗乡广场、侗乡风雨桥、晓关民族广场、民俗文化街、侗乡人民政府办公楼等侗乡标志性建筑。
不断激活的侗乡文化资源也让文化旅游繁荣起来。据了解,2021年,晓关侗族乡接待旅游总人次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8万元,其中依托侗族文化建立的乡村文化景点吸引游客达8万人次,给群众带来298万元直接收入。
“侗族文化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我们要做好侗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让侗族文化活起来。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张官村和桐子营村的文化传承示范区的建设,让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实现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名片,做好文旅文章,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创造门路,同时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晓关侗族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周凤琴表示。
(湖北日报通讯员 唐今朝 向利雄 杨思雨 田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