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黄今 通讯员程锡勇
今年入汛以来,包括宜昌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连降暴雨,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当前强降雨仍时有发生,防汛形势严峻。
1998年,宜昌也经历了抗击特大洪灾,多次处置重大险情。宜昌市档案馆《关于宜昌市遭受洪涝等灾害及抗洪救灾的情况报告》等资料,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
1998年,8次特大洪峰来袭
据馆藏档案资料记载,1998年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自1954年之后发生的最为恶劣的组合式全流域型洪水。宜昌及以下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宜昌站最高水位达54.5米,超警戒水位1.5米;枝江站最高水位达50.62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01米。
罕见的洪涝灾害,导致长江沿线外洪内涝,清江隔河岩库区超警戒水位,损失严重。另外,在遭受洪水袭击的同时,我市大范围发生了暴风雨、崩山滑坡、内溃、病虫害等灾害,损失历史少见,造成185.4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66亿元。
当年,宜昌全市上下坚决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和带领下,与洪水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殊死搏斗,先后战胜长江8次特大洪峰。
险情频发,各方紧急处置
1998年抗击洪水期间,宜昌枝江等地多次发生重大险情,各方紧急调度,一次次化险为夷。
1998年8月5日上午8时30分,枝江市七星台镇狗头湾险段堤脚出现脱坡,并迅速向两边蔓延开来。万分危急时刻,枝江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劳力1000人、车辆48台、调运卵石1000方、草包、编织袋10000个,在水利技术人员指导下,一场殊死搏斗在200米长的大堤上展开。至晚9时,堤段又出现10多处管涌群,堤身出现1米见方的大跌窝,从堤脚到堤身出现大面积散浸,经过1000名勇士16个小时的搏斗,险情成功处置。
1998年8月7日凌晨5时许,枝江市百里洲镇白马寺村张桃园堤段发生严重散浸,险段长70米、宽10米,部分地段已形成管涌,浊水四溅,一旦溃口,拥有10万人的百里洲镇将遭受灭顶之灾。枝江市防指领导和水利专家们迅速出击,白马寺村村支书和村长组织6辆汽车和400多名抢险民工赶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急抢险,37条长达450米的“人”字形导渗沟,有序地布设在险段上,险情得到控制。
1998年8月8日凌晨,枝江市姚家港镇姚家港村党支部书记姚永明,在巡堤时发现一个1.5平方米的塌方,眼看险情随时都会加剧,在迅速报告做好相关准备后,他率先跳入水流湍急的江中,同村民苦战5个小时,填筑石料250立方米,最终控制住了险情。
抗洪胜利,基本经验有不少
相关报告,对宜昌夺取这场抗洪救灾斗争胜利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是及早准备,落实责任。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前对全市防汛抗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层层落实责任,为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领导带头,靠前指挥。1998年,市委、市政府把抗洪救灾作为当时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挥,为战胜特大洪水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三是精心查险、科学除险。坚持24小时巡堤查险,按照“一刻不停、一寸不漏、一丝不苟”的要求,巡堤查险扎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枝江市“查险十法”等,及时科学地排除了一次次重大险情。
四是军民联防,部门协作。在迎战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程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级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20多万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他们不怕牺牲,不顾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严防死守,确保了大堤安全。
五是合理调度,快速决策。全市水利防汛部门服从全省抗洪大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作用,科学合理调度洪水,以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同时加强全市大小水库科学调度,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情况下,最大限度拦蓄洪水,调洪错峰。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全程跟踪水、雨、工情,及时传递信息,为领导果断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宜昌1998抗洪斗争这一重大战役,相关报告建议,1998抗洪胜利的许多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在当前和今后的抗洪斗争中依然值得借鉴,主要包括周密的预案、协同作战、科学抗灾等。
当年抗洪救灾相关资料。(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