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月是中秋明,中秋那轮圆月在古人眼里是怎样的呢?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发现多件与赏月、蟾蜍、玉兔等相关的文物,透过这些精美文物,可感知古人雅致的秋日生活。
瑶台赏月
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祭月的习俗,这一习俗在文物里也有体现,湖北省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瓷锺通高10.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高4.6厘米,足径4.2厘米,属官窑出品,白胎,胎质细腻,器壁光亮胎薄,叩之其声如磬。瓷锺上绘有“瑶台赏月图”,三组人物故事现于瓷種外壁:第一组有一老妇人侧身坐在石墩上,身后站一侍女,双手持扇,老妇对面站一年轻女子,其右侧立一童子。第二组和第三组各有一青年女子和丫环,画面还有远山、祥云和花草。“瑶台赏月图”纹饰在瓷器界又被称为“人物纹”,较为罕见,图中人物共赏天上一轮圆月,与宋人所绘《瑶台步月图》一脉相承,意境优美,风格清新动人。
据介绍,2001年,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与王妃的合葬墓出土大批稀世珍宝,震惊世人。这是湖北省明代考古发现出土文物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一次,也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湖北省博物馆珍藏了该墓出土的大量珍贵玉器、瓷器、金器等。这件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即出自梁庄王墓后室南部,应属王妃日用器皿。
月蟾玉兔
战国彩漆木雕动物座屏
蟾蜍和玉兔,在古代都代指月亮。湖北省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带有蟾蜍或蛙纹的陶器。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战国彩漆木雕动物座屏,方寸之间共塑造了55个动物形象,主体由27个透雕的动物组成,有8只凤,4只鹿、15只蛇,底座上还浮雕有两只青蛙。
明代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
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一件“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直径4.9、厚0.5厘米、重17.9克。玉环饰雕刻着双兔望月图,图案上端正中以“骨朵云”烘托一轮圆月,其下是一棵结有果实的枇杷树,树下有一对玉兔作望月状,似在听静夜的天籁之音。梁庄王墓共出土两件“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两件纹饰相同,仅玉兔朝向相反。
秋操狩猎
狩猎,古代又称“田猎”“羽猎”“打猎”等。古代贵族狩猎活动的主要时间为秋季,秋天打猎称为“秋狝”(音xiǎn)。
明代青白玉镂空秋山饰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青白玉镂空秋山饰”,出自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此玉饰高6.6厘米,重38.6克,充分利用玉质的本色,中部雕有两只青鹿,神态自然,山间层林尽染,散发着浓浓秋意。“秋山”意为秋天在山林中射杀熊鹿,契丹、女真、满、蒙等北方游牧民族有此风俗,以此为题的玉雕称为“秋山玉”。这种“秋山玉”应是当时贵族狩猎活动的真实写照。
光绪款粉彩荷花吸杯
另一件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光绪款粉彩荷花吸杯”,造型为一朵荷花,施以红色为主的粉彩,勾勒脉络经纹,花梗作吸管用。这件粉彩荷花吸杯又称“秋操杯”,因其淡绿花梗上用墨彩竖写:“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该馆研究人员介绍,清代皇帝每年秋天都会行围狩猎,甚至举行秋狝大典,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
弄菊吟诗
菊花在秋季盛开,色彩艳丽而不浮夸,香气清雅而不刺鼻。除祭月、赏月、赏桂、饮桂花酒外,赏菊也是秋日一大幸事。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腹部四个菱形的开光内描绘了四个人物故事,其中“陶渊明爱菊”十分契合赏菊的主题。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陶渊明非常喜爱菊花,其诗文《饮酒》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文学经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黄敏 温静 图片由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