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不负初心——记汉川市委办驻韩集乡方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义恒
湖北日报 2020-08-17 23:11:48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三  晴  

回想在方家村扶贫的400多个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既有辛酸,也有甘甜,但更多的是当地老百姓对我们的激励。正如一位大嫂对我说:“我嫁到方家村,二十多年没有变化,自从你们扶贫工作队来了,才旧貌换新颜!”因此,我始终坚信,心灵深处尚有一株艳丽花朵的话,于喧嚣尘世中盛开在湖乡田间地头,辉映在隐隐围墙之中,轻轻激荡着我的,便是我的扶贫如歌的历程,也是属于我的幸福和快乐!

—摘自刘义恒《方家村日记》



“我在八百条河渠交织的湖泽寻找方家村/……方家村住在汈汊湖北支渠与西干渠交汇的平地/村委会的房子在一块旱田的中央/……在一天最热的正午/只有北支渠的意杨始终挺拔/为抵抗水和贫穷的方家村高举着这份阴凉”这是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李鲁平,2018年6月在方家村采风后写下的动情诗篇《寻找方家村》。


方家村是汉川市重点贫困村,位于革命老区韩集乡西北部,地处汈汊湖西北端。这里既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地域优势,但是这两年随着汉川市委办扶贫工作队的进驻,方家村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农民无产业到成立专业合作社,耕地闲置荒废变成土地集中流转,以前人居环境差的村庄跻身全省2019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0人已脱贫9户21人,2019年底全部脱贫……


土地是沉默的,

当你辛勤耕耘,注入新的内容,

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它就会有开花结果的回报,

人们的日子就收获着新的丰足。




镇痛之思


诗人卢圣虎在诗歌《方家村》中这样描写方家村:“水稻面积占土地八成/全村见不到两层楼/一派中国农村80年代的景象/村支书说,现在村里只见两类人/一类是小孩,一类是45岁以上的老者。”昔日的方家村,处于“三无一弱”的困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群众无自主脱贫能力,村子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弱,村里的中青年劳动力均在外打工,是个典型的留守村、空巢村。村民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种个田进水难进、出水难排,甚至有的组种田买水灌溉。学生娃上学过桥,提心吊胆,家长担心。出门满眼破壁残墙。邻里纠纷不断。”


汉川市委书记李先乔把方家村定为自己的扶贫包保联系村,挑选得力干将进驻方家村,开展精准扶贫。2018年2月,汉川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刘义恒来到方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当刘队长带领工作队队员到村中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时,从村民那里听到的几乎全是牢骚和埋怨,看到的是满眼的期盼。面对贫穷落后的村庄,握着乡亲们的手,在乡镇基层工作多年的刘义恒眼睛湿润了。“70后”的他,从小在汈汊湖畔长大,早就知道革命老区韩集乡穷,可如今深入方家村才知道,虽然进入了21世纪,江汉平原竟然还有如此穷的村庄。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刘义恒暗下决心,不帮助方家村脱贫致富,绝不收兵。


痛定思痛,穷则思变。刘义恒认真总结、梳理从群众那里收集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意见建议,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方家村“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重点建设清单》和《方家村村规民约》《方家村工作制度手册》,理清了工作头绪,确定了扶贫思路,明确了脱贫任务,铺开了攻坚阵势。“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刘队长的口头禅,也是他开展扶贫工作的理念。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队长在进驻不久,就为方家村党支部建立“三位(乡党委、村“两委”、扶贫工作队)一体”党建体制,创新“党建+”扶贫引领模式。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成为方家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治病找根,对症下药,刘队长决定从群众最怨和最盼的事入手—改变干群观念,改善村容村貌,建立扶贫产业。


于是,三村联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庄亮化美化、基础设施、候车厅、危桥改造等一批群众期盼已久但长期未能实现的建设规划,正如一幅幅工程图纸,在他的脑中徐徐展开……




脱贫之路


方家村一直以来无村级集体收入,村民种植养殖都是各自单打小闹,没有规模,科技含量低,收益差。在村“两委”会议上,刘队长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推行“支部+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此语掷地有声,指引了方家村发展建设的思路,规划出方家村脱贫致富的蓝图。吸收贫困户就业,带领贫困户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发展没本钱、管理没抓手、干事没平台的问题,解决工作队撤走后脱贫成果怎样巩固的问题。乡村脱贫,产业先行。牵一发而动全身,抓紧时间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帮村民建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方家村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选好、选准一个产业,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选准了,群众脱贫有奔头;选不好,资金投入就会打水漂。“我们村有人在福建做小番茄种植项目,效益还不错。”2018年春节期间,工作队走访慰问农户时,一位村民说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队长抓住这个信息,多次联系这位远在福建的老乡,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终于说服他回村投资创业。考虑到村里13户贫困户大多数因病致贫、劳动能力弱的现状,村干部和工作队结合实际,又与这位乡亲反复商议,决定建立萝卜沟生态种植合作社。


经过三个月的规划建设,2018年4月,合作社塑料大棚搭建完成,村民抢抓时令开始播种,主要种植小番茄等蔬果。方家村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脱贫有了盼头,致富有了希望。村民加入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到合作社打工等方式,在家门口挣钱,增加了收入。村里4户贫困户流转7.9亩土地到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1200元。另外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每年每户平均增收8000元左右。合作社第一期已投资300万元(含项目扶持资金111万元),流转农田100亩,建设大棚52个,2018年实现总产值60万元。以项目资金入股合作社,方家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起每年可获收入5万元。加上光伏发电和新增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9万元。


如今,方家村的“小番茄公社”远近闻名,生产的小番茄口感好,个头大,原生态,深受人们喜爱。每天有远道而来的货车等着上货,销往四面八方。看到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刘义恒心里也乐开了花,他兴奋地说:“未来三年,合作社将打造以区域连锁型水果店供应,结合互联网多平台开发,拓展大宗客户定制和体验采摘的经营模式,计划带动周边1000亩农田规模化种植,实现产值3000万元。”


村民们知道,刘队长心里又有了新的产业建设规划。这不,一个新的稻田养虾规划正悄然运作。合作社初战告捷,刘队长又带领村干部和工作队队员,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这项工作。通过努力,方家村的第二个扶贫产业建成了!2018年,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协调27户村民流转土地200亩,帮助农户贷款15万元,搞起了稻虾共作,每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


刘义恒在汉川市委办工作多年,熟悉一批企业家。他多方动员、联络有爱心的企业家,向方家村捐款捐物。湖北天基生物能源科技公司捐资30万元,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还帮助合作社建设产业门楼、生产车间和工作车间;湖北汇悦置业为10余户困难群众送来过年物资;武汉田田药业看望慰问贫困群众,送来爱心药品;湖北银鹭食品志愿者走进方家村开展“志愿服务进农村,精准扶贫我先行”活动,为贫困户送来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为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动力介绍招聘岗位,为村民就业择业拓宽渠道;刘义恒个人捐款两千元……一个个爱心企业,一位位爱心人士,纷纷走进方家村,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小小方家村,爱潮奔涌,阳光灿烂。




致富之梦


对于驻方家村扶贫工作队来说,2018年是不平凡之年。这一年,扶贫工作队的队员连周六周日都很少休息。对于他们来说,在周末陪父母和妻儿吃顿饭都成为难得的一件事。这一年,工作队到汉川,下武汉,做规划,跑资金,搞建设,亲力亲为,快马加鞭,全年协调有关部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970余万元,完成或正在新建各类公益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32个,基本实现了村级面貌明显改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群众自立自强程度明显提升、干群关系明显融洽的崭新局面。


李香香婆婆的儿子在二十年前因车祸致残,两个孙娃正在上学,一家人因缺乏劳动力而陷入贫困。刘队长帮李婆婆的儿子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了农村低保,还为他在乡里的企业找到了一份较轻松的保安工作,每月固定收入近两千元。通过教育扶贫政策,工作队为李婆婆的孙子和孙女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工作队还为他们买了被窝、书桌、电扇、台灯、热水瓶等物品,资助他们读书。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婆婆家顺利脱贫。当汉川电视台记者采访李婆婆时,她说:“我在家里种田,2018年收入近两万。工作队帮忙安排我儿子上班,每月有一千大几的工资,日子好过了。对明年,我的愿望继续种田,带好两个孙娃,慢慢地攒钱。只要有党,有政府,我就不怕了。”朴实无华的话语,包含着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热爱、真情,同时表达了对扶贫工作队的赞扬。孝感市精准扶贫督查组到方家村检查工作,一位中年妇女激动地对督查组说:“我嫁到方家村20多年,自从扶贫工作队进村后,村里才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村里有一家栾姓户主,今年40岁,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全家因病致贫。刘队长看到他有水电工和电焊工的手艺,帮他联系周边企业,介绍水电装修工程给他做,收入明显增加。还为他的妻子办理了慢性病门诊医保,看病买药可以报销90﹪。妻子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如今还能够到外面接服装活做。刘队长为他们夫妻在村里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700元,一年可赚8400元。


近年,部分村民在公路边建起新房,但旧房空着不拆。村里破墙残垣多,露天茅厕多,有损村容,浪费土地。工作队到市里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开拆闲置旧房与茅厕。由于拆房阻力大,又不能强行拆除,工作队只有一家一户地“磨”。“村容村貎差,全村人都丢面子、掉底子。村庄环境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村子脏乱差,谈什么生活小康?”刘队长苦口婆心地给村民们做宣传解释工作。


去年8月,刘义恒和村干部一道,到武汉找待拆旧房主人做工作。由于天气炎热,患有重感冒的刘义恒一度虚脱在回汉川的车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队长和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之下,村民们逐渐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拆除闲置旧房和茅厕工作顺利推进,全村拆除无人住居的破旧房屋32栋、废弃厕所36个,砍伐杂树木700多株,随后新建客运候车亭1座和公厕1个,安装村级路灯70盏,维修排灌站2个和泵站1个,新铺碎石路2千米,疏通沟渠2公里,新增耕地27亩。


工作队协调汉川义工联,由壹基金投资10万元在虾集小学建成壹乐园运动汇多功能广场。工作队帮助村民办理残疾证和慢性病10例,还自筹资金3万元,为4户贫困户修缮房屋。村民们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浸透着工作队队员多少汗水,助推着方家村走向小康。《湖北日报》《孝感日报》、湖北扶贫网、汉川电视台等省市级主流媒体先后走进方家村,对扶贫工作队的事迹和村里的精准脱贫情况进行报道。


工作队还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三清三拆三建”等扶志扶智行动,为村里创办了“乡村夜校”和创业者协会,帮助群众找准“庭院经济”的路子,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党员干部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为贫困户和家庭困难户办实事好事130多件。


2019年春节,是方家村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个春节。投资100多万元的三村联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在春节前建成,青瓦白墙两层楼,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等齐全,功能完善。2018年4月建成的小番茄生态种植合作社效益初显,村庄变美了,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老百姓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2019年7月,投资38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开始紧锣密鼓地逐项推进。


当我结束采访要离开方家村时,前不久获得孝感市脱贫攻坚个人二等功的刘义恒握着我的手说:“我们工作队牢牢抓住‘村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农民能否得到收益、脱贫户能否巩固’三件难事,统筹谋划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与党员队伍建设紧密融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方家村实现致富梦想。”话语如同盛夏的阳光,坚毅而火热。


破茧重生,凤凰涅槃。方家村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和美丽蝶变!带着一颗初心,刘义恒队长在方家村这片纯朴的土地上挥洒着青春韶华。我深情回望,阳光下的乡村一派明丽,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美丽乡村新画卷已经打开,方家村继续书写着生活的诗行……



作者:李继平

来源:孝感扶贫


责任编辑:鲁伟龙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