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内外兼修 美美与共——宜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纪实(下)
湖北日报 2020-12-28 12:22:56

柑橘红了、山头绿了、村庄美了、群众笑了……金秋十月,宜昌城乡激越着丰收的旋律。

近年来,宜昌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宜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号角吹响,战鼓催征。在迈向新的历史征程中,宜昌人抖擞精神,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峡江大地徐徐展开。

城乡融合,全盘发展

“婆婆,您哪里不舒服?”听诊、量血压,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23岁的大学生村医杨海燕看起病来细心周到。

“我从小想当医生,2015年高考,班主任推荐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杨海燕说,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4年,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保底要当5年乡村医生。

五峰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前,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五峰卫健局党组书记肖永奎介绍,作为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较弱,队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

村医委培计划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今,像杨海燕一样,学成归来的93名大学生村医全部到村到岗。据统计,宜昌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委培,三年培养村医604人,接力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这是宜昌加强城乡融合、补齐发展短板的一个缩影。

规划融合。宜昌突出保山水、保文化、保收入、保安全,编制实施《宜昌市全域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市81个(含市级21个)标范村已全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有机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夷陵乡村旅游节、枝江桃花艺术节等150多个特色节庆品牌。

下堡坪天麻、兴山腐竹、资丘飞鸡……走进三峡物流园消费扶贫专区,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近两年来,宜昌市政府企业齐发力,通过各种渠道,为该市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寻找市场。今年5月,宜昌三峡物流园开辟“宜昌农副产品消费扶贫专区”,为该市1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提供40个免费门店,带动贫困地区茶叶、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销售,助推贫困群众增收。目前,39家扶贫企业销售600余款扶贫产品,发挥官方网络公信力优势,建立链接销售平台,为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打开多扇窗口。

摊开湖北地图,宜昌边界线绵延1032公里,与恩施、襄阳、荆州、荆门等地山水相连。受多重因素影响,“边界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较为突出,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2019年以来,宜昌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边界村”调研,一项项地解决当地群众急需急盼。从巴东引水,铺设10万多米管道,长阳板凳坳村2000多人告别挑水之苦;从兴山引水,铺设9700多米管道,供给巴东溪丘湾乡近3万人;从秭归接电,解巴东绿竹筏村800多亩柑橘“口渴”之急;修通五峰锁金山村到鹤峰青山村、长阳关口垭村至巴东县野三关镇的断头路,五峰特产俏鹤峰,巴东游客涌长阳……

“以前村里有两个移动基站,部分地方可通2G、4G信号,但与鹤峰交界的地方就不行了,百姓经常满山跑着找信号。”五峰县湾潭镇红旗坪村村支书邓春丽说。

去年12月18日,信号弱的大坪、熊家窝坑两个基站建起来了,整个红旗坪村4G信号满格。

近年来,宜昌在“边界村”共投入1.09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农村用电、通讯网络四大类64个项目,五峰、长阳、秭归、兴山4个边界县10个乡镇40个村2.5万多人受益。

富了口袋,更富脑袋

“收入稳定,每月2500多元,打算找个老婆成个家。”37岁的谢余满笑得甜蜜。

家住远安县洋坪镇余家畈村的谢余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在江苏、广东打工。2016年9月,位于邻村陈家湾村的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开业招兵买马,谢余满闻讯回家应聘,被录取为景区员工。踏实肯干的他还被景区送到武汉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成为景区的一名安全员。“离家近,既有稳定工作,还能照顾家里。”谢余满十分满意。

近年来,宜昌坚持强产业、稳就业、促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该市39.41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4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3个国贫县成功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6.3%降为0.0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97元。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2014年以来,该市探索实施“农业首席专家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成立全省首家职业农民学院,制定全国首部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职称免费评定。

点军绿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兴华,是2016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种植班学员。学到技术后,他带动全村140多户农民发展半高山蔬菜,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据统计,宜昌已累计培训柑橘、茶叶、蔬菜等专业新型职业农民2.9万余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宜昌田间地头,播撒新的种子。

“资丘飞鸡”张杰创造了“鸡苗、防疫、养殖、回收、销售”模式,提供“借鸡生蛋”科技服务。他与社员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解决当地3000名农户不敢养、不会养、卖不掉的困难,带领千余贫困户走“补血”式脱贫之路。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宜都市尾笔村“两委”班子在全村推行诚信体系建设。每家每年诚信基础积分为100分,遵守兴业持家、移风易俗、文明守礼等村规民约加分,反之就扣分。家庭诚信积分与家庭成员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参军、入党政审、入职就业等挂钩。

国庆期间,六组王姓村民在为女儿操办婚宴时,违反村规民约搭建彩虹门,被扣了2分。“别人加分,我家扣分,差距一下体现出来了。”一次排名查询,王某发现自家诚信积分在全村摆尾,面子顿时挂不住。此后,他主动参加村级志愿服务,争当诚信先锋户。

文明新风润乡村。宜昌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全市1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创评活动,涌现出“棉花奶奶”李文英、“扶贫县官”罗官章等一批模范典型。


责任编辑:胡广新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