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易仁和
一
夷陵为中国茶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关于茶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为陆羽《茶经》中的“茶之为饮,源自中国,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然此说笼统,究竟源于何处,学界尚无定论。
茶源夷陵之说,也算一家之言,且可从史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曾得到过不少茶叶专家的认同。
《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说茶的发现与效用。晋代郭璞注《尔雅》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茶。”是对茶的注释。唐代茶圣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又说:“山南,峡州上,襄州、荆州次。”是说茶树形态及茶的品质比较。陆羽在《茶经•七之事》说:“黄牛、荆门、女观、望洲等山,茶茗出焉。”直接说夷陵产茶。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称赞夷陵之地为“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将这些文字联系起来,加以考证,就形成了一个证据链,能证明茶源夷陵的可能性。最起码可以说,夷陵是中国茶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此外,流传于夷陵西北山区的叙事长歌《白鹤记》,以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诠释邓村茶叶的起源,与典籍记载相呼应,可看作茶源夷陵的民间佐证。
二
茶文化是夷陵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民间习俗看,夷陵老百姓说,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自古以来,茶和夷陵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也证明夷陵人有茶情结。夷陵民间的送礼、接礼,又叫“送茶”、“接茶”,礼物又称“茶礼”,而“酾茶”,又是红白喜事活动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也诠释了茶在夷陵人心中的位置。夷陵谚语中有“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不好摘”的说法,反映人们对茶事的认识。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则是以茶具喻人。
从广泛影响看,在文人士大夫眼中,品茶是高雅的生活方式。隋唐以来,产自夷陵的峡州茶,便成为贡品、奢侈品,具有生活品位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峡州有碧涧茶、明月茶、芳蕊、茱萸簝”。夷陵虽地处偏远,但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文人雅士,皆以能品赏夷陵茶为美,夷陵也因茶而兴、因茶而名。
从经典诗文看,文人对于夷陵茶,可谓情有独钟。唐代诗人郑谷的《峡中尝茶》诗云:“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极言夷陵茶色香味之兼美。宋代文人关涉夷陵茶的更多。欧阳修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中说:“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苏轼、苏辙《寄周安儒茶》长诗,陆游《入蜀记》中的《三峡歌并序》、《黄牛峡庙》《三游洞前岩下小潭甚奇取以煎茶》,都对夷陵茶有生动细致的描述,黄庭坚、范成大在夷陵也写过茶诗。
从地名生成看,比较有名的有现属西陵区的“茶庵子”,此外还有雾渡河的“青茶园”,邓村的“茶坊”,都是因茶得名。
从文化传承看,抗战诗人全敬存的《闲园诗存》中,收有吟茶诗作9首。今天的夷陵文人,也以咏茶为乐。黄世堂先生脍炙人口的辞赋中,就有《茶风赋》、《龙峡茶赋》、《萧氏茶赋》、《清溪沟茶赋》、《双狮岭茶赋》等篇。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夷陵茶文化,使夷陵文化变得丰富而多彩,雅致而浪漫。
三
茶产业是夷陵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
宋元以来,夷陵溪茶从三峡起航,经长江水路踏上茶马古道,发往全国各地,丰富了茶叶市场,成为朝廷内赏功臣、外和番邦的重要物资,也是夷陵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
明清时期,夷陵茶叶生产加工和商贸流通水平不断提高,域内的茶馆、茶楼也有很大发展,茶叶经济兴旺。
1876年,一纸《烟台条约》,将宜昌辟为通商口岸,夷陵茶叶由此出口到英、美、日、法、俄等国。但由于长期低价掠夺,茶叶产量大幅萎缩。晚清人熊宾在《三邑治略》中痛陈:“郡城无经商茶社承卖,仅茶铺零星代收,加上勒价压秤,卖茶者……几至亏本。”
新中国成立后,夷陵茶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上世纪50年代,“宜红茶”作为国家换取外汇的重要物资,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也有计划地发展茶叶,在邓村兴建了“宜昌专署示范茶场”。“农业学大寨”期间,也在邓村、太平溪、乐天溪、三斗坪等地兴办集体茶场。上世纪70至90年代,实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夷陵持续推进橘都茶乡建设,促进了夷陵茶产业的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成为造福全区人民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茶产业获得长足发展过程中,夷陵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茶人、茶企、茶品牌,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茶叶专家林作炎,有首创全国产业化经营雏形的“西陵模式”,有三峡国际(旅游)茶城、萧氏茶业、邓村绿茶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萧氏毛尖”、“金香品雪”驰名商标和邓村绿茶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有定鼎夷陵茶叶在全国、全省茶行业标杆地位的洁净化生产工艺,有大批工作务实、作风扎实、踏实肯干的基层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实践者。
我们可以无愧地说,一部夷陵茶叶发展史,折射出夷陵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折射出夷陵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奉献人类的历史。(作者单位:夷陵区政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