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田玉波 陈艳 全媒体记者周升蕾)橡皮泥、乒乓球、竹签、铁丝……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经过学生们的巧手,变成一个个化学分子模型。近日,襄阳五中举办化学学科分子、晶体模型手工制作大赛,学生们各显才艺,利用化学知识、几何知识以及天马行空的创意,构建多姿多彩的化学空间模型世界。
据了解,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襄阳五中化学学科的传统,此次活动自3月8日开始,一周时间内共收到学生作品328份。襄阳五中化学学科教研组组长傅雪青介绍,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对VSEPR模型、青蒿素分子模型、铝硅酸盐分子筛等复杂结构建立直观、形象的理解。
展览现场,模型创作者现场解说模型结构特点,分享创作过程。老师现场解惑释疑,为同学开启奇妙化学世界。经三个年级17位评委的评判,选出特等奖作品三个,一二三等奖各20个。
襄阳五中校长汪文超表示,举办此次比赛是学校将科学创新与劳动教育深度结合的一次尝试。他鼓励老师们勇于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同学们对微观化学结构模型的认知能力感受科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