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重绘宜昌文化地图系列报道之远安篇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 冯汉斌
沮河发源于荆山,从北向南穿过地理意义上的远安全境,蜿蜒中与漳河汇合后,一滴不剩地注入大江大海。这条流动的母亲河以其九曲神奇和宏大叙事,让秉承两千多年建县史的远安,有了独特的历史坐标,有了顾盼生姿、流波婉转的极致颜值,更有了揉入沮漳风情和楚风楚韵后的独特文脉。
盛大的嫘祖文化节开幕式。 郑联学 摄
该怎样认识远安?从文字学的视角看,远安之远,是说它曾经的偏远、高远;远安之安,则无疑是先民的企盼,永安、平安。作家映泉曾这样描述家乡:说它是山区,海拔却不高;说它是丘陵,却又山连着山;它属于长江流域,离长江边却有一百多公里;它属于南蛮,却又地处江北。它有干旱时,但沮水漳河从未有过断流的记载;它也有发大水的记载,但来得快去得快。平原的风、高山的严寒、江边的水灾、西北的干旱,只有体验过那滋味之后,才知道远安是一个“难得的窝”,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对家乡挡不住的深挚之情。
的确,远安是一方历史福地和文化厚土, 《左传》上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无疑点明了远安之重、之要。而从文化的视角观照之,则可撷者甚多:远安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缫丝养蚕始祖嫘祖的故里,中华嫘祖文化圣地;是三国文化核心区、楚文化的发祥地、道教文化的传承地;是灵山秀水孕育出《山楂树之恋》纯美爱情的诗画之城,是网红景点众多的游客打卡地、发呆地。夏秋之交的7月31日和8月12日,记者两次踏访“湖北千年古县”远安,感受灵秀山水,丹霞胜境;寻绎嫘祖密码,古楚神韵。
嫘祖地名地图
中华人文女祖的衣香鬓影
让远安文脉像垭丝一样绵长
“西陵嫘祖,养蚕植桑;缫丝织绢,法制衣裳;嫁娶循礼,诀别蛮荒;弼政帝业,功德无量”,这是江必新先生在《宜昌文化符号赋》中对嫘祖的勾勒,而从说文解字的角度释“嫘”,“嫘”由“女”“田”和“糸”三部分构成,“女”指女性,“田”代表“正””树“和”阡陌纵横“,”糸“为蚕所吐之”丝“,这种阐释,指出了女性、桑树、蚕为嫘祖文化的三个重要符号。
嫘祖,又称雷祖、累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她生于西陵腹地苟家垭雷家冲,是上古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嫘祖“以劳定国”“以死勤事”,不坐享帝妃清福,终生为教导和推广蚕桑事业劳碌,因而有“蚕神”“道神”的尊称;辅佐黄帝一统天下,因而又有“旺夫神”“行神”等美誉。
远安自古以来植桑养蚕,尤其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县发展桑园5万亩、专业村百余个,先后成立缫丝厂、丝织厂、茧丝绸公司,发展对外贸易。同时,自南北朝以来,远安民间就有祭拜嫘祖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诞辰日,在苟家垭开展三天三夜的庙会活动,活动辐射到周边保康、当阳、南漳等地。自1984年起,庙会由民办转为政府办,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几十年不曾中辍。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远安文史专家邱安凤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嫘祖文化的开放性和传播价值,2003年12月,嫘祖文化被正式确立为远安主体文化。随后,他们明确嫘祖精神的十二字关键词是“发明,创造,奉献,以天下为己任”,还投资拍摄《嫘祖蚕娘》音乐专题片,成立嫘祖文化研究会。
“远安呜音”“嫘祖信俗”先后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远安嫘祖文化研究与传承进入开枝散叶期。在嫘祖镇踏访化石一条街,家家户户门口悬挂一副副精心制作的楹联,“辅轩辕成礼仪,为华夏正衣冠”“千古神坛承圣母,一方后土祀先蚕”,无不是对嫘祖的礼赞。
与嫘祖信俗相映成趣的,是远安作为“垭丝之乡”的声名远播。远安县文联主席魏晓红介绍说,清同光年间,湖北丝绸由汉口经上海出口,远销英法和印度等国,其中以远安苟家垭蚕丝最为著名,故称“垭丝”,“甚至在《辞海》里,还有‘垭丝’词条:以产地中心湖北省远安县苟家垭命名的蚕丝叫‘垭丝’”,记者现场看到,在位于苟家垭(今嫘祖镇)的中国最大的嫘祖文化园,遍植了成片成片的桑树,以致敬嫘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嫘祖文化的加持,远安,这个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正愈来愈焕发光华,在“一带一路”中大放异彩。
古楚文化和风雅传统
暗合了远安的浪漫气质
八百年楚国,波澜壮阔,在其奇谲瑰丽的遗存里,蕴涵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书写着盛衰荣枯的图景,也留下了一串串难解之谜。三千多年前,楚先王熊绎在荆山“筚路蓝缕”,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当记者走在荆山脚下,一睹远安南襄城的雄壮与阔大,更加相信它就是创业维艰时期的古楚都城。楚人从这里出发,走出荆山,沿着沮水、漳河一直向东,开疆拓土,楚国也从荆山深处方圆不过五十里领地的小部落,自封楚王,自建军队,自设编制,自划疆域,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崛起,并孕育了数千年不衰的楚文化。
事实上,各种考古遗存都确证,远安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县境西北山区有远古采铜冶炼的遗迹,马渡河出土有大量青铜器;沮水两岸有大量古代古窟,隐潜着楚国老庄道家的前尘梦影;楚人崇巫,故有沮水巫音;楚人尚奇,故有卞和献玉;而南襄城,也许就是卞和献玉的终点站。南襄城到底始于何时?因何而立?又因何而废?映泉晚年所著《楚王》三部曲,用了25万字的篇幅写卞和献玉的故事,正是从南襄城里汲取了丰富的历史灵感,在文学的天空里“纵一苇之所如”。
在楚文化光芒的映照下,远安自古至今,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诗意与浪漫之地。梁文学家江淹曾被封为临沮伯,他在《望荆山》里写道:“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望桐柏,西岳出鲁阳”,一点都没有“江郎才尽”的迹象。唐代名相、诗人张九龄在荆州长史任上,到辖地远安“调研”,写下《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登临沮楼》二诗,“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意境淡远,寄慨遥深。沮河之外,诗人们特别青睐古远安的青溪,明文学家袁中道写有小品文《青溪记》;清朝时,在远安任县令的朱锡绶写有记述远安风物传说的小品著作《沮江随笔》,写青溪尤多,称青溪幽秀深远;青溪边上还有鬼谷洞,相传是鬼谷子栖身之所,后不知所之,纵横家苏秦、张仪和军事家孙膑都是其学生;朱锡绶的知交、《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也写有《同友人游青溪》诗,称“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久住恐成仙”,青溪,真是一条多情的诗溪,不惟有山水之幽,还兼有文化之厚。
纺织表演
网红打卡地成群地来
文化助推远安全域旅游
远安风光精致旖旎,处处皆景。每个景观都如一粒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却又浑然一体。这玉盘,自然是雄浑、壮观的荆山山脉;把珍珠串连起来的,则是流经远安境内的三条河流:沮河、漳河和黄柏河。它们组合在一起,演奏出山水的交响,也透出天生丽质的天籁之美,并塑造出远安人的山水信仰和生活美学,让远安旅游触目皆是“诗和远方”,网红景观层出不穷。
而网红打卡地,最能给“诗和远方”赋形,也最能让游客眼睛一亮,心灵一颤。近年来,远安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走进人们视野,并不断刷新游客的好感指数,让他们神驰意往,大呼过瘾。这不,疫情后的8月,该县刚刚建成的马拉松广场建设项目,立面大量采用经过自然锈成的锈红色,自然、漂亮、原生态,甫一开放,即成为市民和游客一处新的打卡地,纷纷以照片和短视频的形式,在朋友圈大晒特晒。
无独有偶,今年6月,有关方面在远安举办“美丽宜道”自驾打卡活动,董家漫水桥是活动的起点,并傲然成为一座吸睛、养眼的网红桥,游客们争相留影。从董家漫水桥出发至石桥坪公路鹿苑段,一路上鹿溪河环绕,还可赏“鹿苑八景”丹霞胜境,不经意间,游客沉醉忘归。
金家湾丹霞山水、翟家岭古树村落、拈花谷精品民宿,还有移民过来的高安楼等等,近些年,远安的网红打卡地可谓成群地来,有的还成为爆款。这些人见人爱的网红打卡地,反过来又成为响当当、活生生的旅游名片,让远安全域旅游成色十足,美不胜收。而文化的不断加持,也让远安旅游的品位不断提升,于是,我们看到,鸣凤山景区有了迎客呜音,农民丰收节上有了薅草锣鼓,温泉康养季上有了远安花鼓戏。于是,拈花谷景区率先迎来书吧的入驻,景区的文化颜值让游客流连忘返;武陵峡口景区官道上有了货郎、茶馆等,展现了武陵峡口历史悠久的官道文化。还有一大批古民居、古村落改造、复建,无不尽情展现了远安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
“置身远安,感时空之旷远,心灵之清远;徜徉远安,思社稷之和安,百姓之吉安。远安远,在悦近来远,任重道远;远安安,在业乐居安,官清民安”,杂文名家符号先生如是描述远安。是的,坐拥嫘祖之尊、古楚之雄、三江之威、鸣凤之和、鹿苑之幽和山水之美的远安,正挟文化之厚和旅游之特,行行重行行,一路繁花,一路丽景,一路飞歌。有道是,此心安处,是远安。
中华震旦角石一条街
远安小档案
●曾用名:临沮 高安
●人口:19.5万
●成员:鸣凤镇、花林寺镇、洋坪镇、旧县镇、茅坪场镇、嫘祖镇、河口乡。
●传统文化村落:苟家垭、翟家岭、龙凤、金桥。
●旅游景点:鸣凤山风景区(AAAA)、 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AAAA)、 三峡水乡景区(AAA)、 回龙湾景区(AAA)、 嫘祖文化园景区(AAA)、 西河大峡谷景区(AAA)。
●舌尖上的远安:瓦仓米、西河鱼、冲菜、豆饼、鸡蛋糕、橡豆腐、香菇宴、野菜宴、泥鳅火锅。
●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襄城遗址、三线航天066导弹基地旧址。
●现有国家一级文物:明卵白釉暗花二龙追戏纹高足杯。
文化名人谱
1、嫘祖
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元妃,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华夏文明奠基人,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
2、映泉(1945-2018)
远安籍作家、原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同船过渡》获全国第七届短篇小说奖,《桃花湾的娘儿们》获1985年《中篇小说选刊》奖。
3、王振华(1935-1994)
原三江航天集团科技委主任,是被誉为“神剑之魂”的航天专家,填补国内空白的某新型航天型号产品总设计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航天奖获得者。
专家点评
弘扬嫘祖文化 远安当仁不让
王作栋
嫘祖被尊为中华人文女祖。对于嫘祖故里,今有多种指向,其中影响大者3处:四川盐亭县,河南西平县,湖北远安县。对嫘祖和嫘祖文化的话语权,远安县当仁不让,理由有三:宜昌市域历史上是古西陵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成批纺器为纺织业分布普遍的文物实证;历代典籍记载的祭祀嫘祖的传统,和远安延续至今的蚕桑习俗(嫘祖信俗)为宝贵的民间生产生活记忆。我们赞同多说并存、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之母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作者系湖北省民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
联咏远安
峡绕灵龙,白云古寺千花簇锦;
沮飞鸣凤,绿水青山百鸟来仪。
(杜心宁撰联)
二奇三贡,根雕玉石米茶丝,求之者无分朝野;
一宝四珍,腐乳村醪鱼菇菜,好之者不绝古今。
(杨玲玲撰联)
远来近悦,水色山光皆似画;
安躁涤烦,松摇荷动听如诗。
(程建学撰联)
戏有花鼓皮影,唱古歌今,百十春秋沉复起;
文栖同船桃花,依时应运,平生志趣苦竟成。
(江川鄂撰联)
远安文化极简史
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
汉武帝刘彻置临沮县,属南郡。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12月,蜀将关羽兵败,取临沮小道入蜀,在罗汉峪中吴伏兵,回马被擒。
401年(东晋隆安五年)
析临沮置高安县,县治亭子山。
502年(梁天监元年)
封江淹为临沮伯。
559年(北朝周武成元年)
改高安为远安,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226年(南宋宝庆二年)
鹿苑寺僧人在寺侧始种茶树,此后“鹿苑茶”渐有名,清乾隆时被选为皇家贡茶。
1647年(顺治四年)
知县周会隆兴建凤山书院。1846年改建沮江书院。
1957年
远安花鼓剧团成立。
从1984年开始至今
嫘祖庙会由远安县政府主办,一年一度,从未间断。
2008年
“远安呜音”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2011年5月
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2016年4月
嫘祖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汉白玉嫘祖雕像揭幕
2016年11月
“嫘祖”入围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