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五一我在岗!宜昌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争分夺秒与骗子赛跑
湖北日报 2021-05-02 22:30:38

“我是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这段时间接到推销的外地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受骗。”“如果近期陌生网友推荐你扫码下载手机APP,切记不要相信!”5月1日,宜昌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电话劝阻声不断。

反电诈中心民警刘夏林介绍,接到市民被骗的信息后,案件研判区将第一时间对案件信息进行研判,争分夺秒展开“止付”工作、指导基层科所队对案件进行侦破。

5月1日9时35分,公安机关大数据比对出,家住宜昌城区宝塔河的23岁男子小陈疑似接到电信诈骗电话。

民警李志远第一时间用96110专线联系小陈,对方拒接。李志远用自己的手机联系对方,对方同样拒接。发送信息,也未回复。

“如果放弃联系,他极有可能受骗。”李志远不甘心,快速查询到小陈父母的联系方式,拨通后,也是无法接通。

“指挥中心指令!”反电诈中心立即向城区宝塔河派出所发出指令。接到指令,值班民警苏爱平火速驱车赶赴小陈家中。此刻,小陈已被“假警察”洗脑,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诈骗案一触即发。

多方联动,争分夺秒,小陈及时被真警察劝回,避免受骗。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反电诈中拦截劝阻受骗人30余万人次,止付涉案资金3.5亿元,冻结涉案资金0.84亿元。

除案件研判区、预警劝阻区,反电诈中心大厅内,还设有警银、警通联动区。

诈骗款汇入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后,会被迅速分散转移至不同银行的二级、三级,甚至七级、八级账户。查账户和资金流,以及冻结赃款的过程,非常繁琐。等民警一家又一家赶到银行实地操作,诈骗人员早将赃款取现、转移。

“电信诈骗离不开银行卡和手机卡,邀请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入驻,相互配合更紧密,还提高工作效率。”刘夏林说。

当天下午4时,一份《每日警情》整理出炉:4月30日16时至5月1日16时,宜昌市共发生8起电诈警情,损失金额23.5万元。这几个数字,让所有民警愈发觉得反诈骗工作任重道远。

晚上8时30分,民警刘夏林、杨洋、李志远等人结束了忙碌的一天,换班的另一批民警,怀抱方便面、面包等食物,踏入反电诈中心大门。

(湖北日报通讯员 汪勇 谭晓雷)

责任编辑:李艳琼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