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十堰日报讯 近年来,茅箭区突出党建引领,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服务下沉到楼栋里”,将组织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将治理资源下沉到网格一线、将多元化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激活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和源头活水。
强化红色引擎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茅箭区弘扬 “支部建在连上”传统,深化开展“一网三治五心”和“三化三治”,推动党的组织“铺天盖地”建起来,夯实城市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把党的组织建到网格上,打造社会治理的 “红色引擎”。
“百姓生活的难点在哪里,城市治理的重点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应该建到哪里,党的治理力量就应该用在哪里。”茅箭区委书记周庆荣介绍,该区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群众零距离”,把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到网格治理一线、延伸到居民楼栋单元、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成立了245个网格党支部,让党组织下沉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前沿。同时,网格党支部把社区工作者、住户以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辖区单位中的党员吸纳进来、使用起来,让党组织和治理不再是“两张皮”,并通过“党建+”“网格+”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红色引擎作用。
加强五级联动体系建设,建强社会治理的“动力主轴”。茅箭区委出台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茅箭区党建网格化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党建引领城市治理进行了区级顶层设计。进一步理顺了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架构为主轴的组织体系,构建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动力主轴”,实现需求、民意、问题自下而上传递,资源、力量、政策自上而下落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加强多元化志愿服务建设,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根据实际情况在网格、楼栋、志愿服务队伍中设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并把住在网格内的机关干部、党员业主、志愿者等组织起来,通过志愿服务岗、信息排查等,第一时间感知和防范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矛盾、第一时间了解和响应群众诉求。同时,加强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利用湖北省公益创投大赛等,孵化出“医呼百应”“呵护玫瑰”等省级公益创投品牌,让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延伸到千家万户,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做实红色服务 释放基层治理“杠杆效应”
“政治功能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魂,服务功能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根,要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稳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茅箭区委书记周庆荣表示。
做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发挥网格员、小网格长(楼栋长)的“传感器”和“知心人”作用,广泛征集群众烦心事,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由区、街道网格治理平台驱动,传导给主责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前来“报到”,履行相关职责。对于涉及多部门的治理难题,街道会同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化解矛盾。疫情发生以来,网格员、小网格长等反映问题2600多件,已办结2500多件,办结率超过96%。
聚焦群众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强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多方联动,并把社区年度社会治理 (文明城市创建)的考核得分,作为包联社区的县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等的“考分”,打造治理命运共同体。
做活“三方联动”“四社联动”。茅箭区深化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推进“红色物业”工作,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业主按法定程序加入业主委员会,吸纳物业公司是党员的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定期开展联席会议、项目推进会等,打通多方互动的工作壁垒。推行“四社联动”做法,凝聚和放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力量,通过开展 “红色管家”“红色星期天,服务在身边”等活动,实现了“1+1+1+1>4”的效果。其中,“医呼百应”服务队吸纳市中医医院专家,每年服务群众超过8000人次。
做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各社区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开展“红色物业”“居民说事亭”“红色院子会”等自治服务,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定”,使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制度,开展社区法治建设。茅箭区二堰街办源园社区通过开展 “有话好好说”自治服务,把“四调联动”延伸到小区院落,通过法治“定分止争”的案件超过100件。
开展和谐小区创建,把排名靠后的小区物业公司纳入“黑名单”,进行约束管理。建立“红黑榜”,大力选树最美家庭、最美好人等,定期曝光不文明行为。推行“时间银行”、积分制管理等做法,落实凭积分享受商户(门店)服务打折优惠等措施,激发各方内生动力。
凸显红色作用 写好群众所需“治理答卷”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检验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效的‘试金石’,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茅箭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捍声说。
打通服务群众的 “堵点”。针对居民反映部分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区通过把党的工作延伸到网格物业服务一线等,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谐小区评选等,疏通“堵点”。针对部分群众和企业反映的 “跑断腿” “提交材料多”等问题,该区加强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 “互联网+”等,让更多事项向 “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延伸,实现群众 “零跑腿”“一门办、一网办、一次办”。
破解群众生活中的“难点”。针对部分新建小区居民反映的出行难问题,该区充分发挥网格治理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优势,通过联席会等明确解决问题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发扬“钉钉子精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办事需求,深化以“天天有服务,满意百分百”为主要内容的“365工作法”,做实“超前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让群众办事不再求人。
联通社会治理中的 “断点”。针对社会服务链条中的供需矛盾以及“空档” “盲区”,茅箭区基层党组织在采取 “补位” “兜底”的基础上,更多采取 “无偿+低偿+有偿”的市场化方式,引进安幼养老、家政、教育、调解等方面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联通社会治理中 “断点”。疫情防控期间,成立60多个临时党支部,8000多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帮助企业解决物流中断、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从 “断点”处发力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基层党组织把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清单、书记领办项目,及时启动滨河小区、久康小区等9个片区的改造,为居民创造舒适生活环境;启动天津路一小、二小和东方伊顿学校建设,满足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茅箭区通过做实“红色网格”,架起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桥梁”,激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引擎”,凝聚了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了“一张网治理一座城、一张网服务一座城、一张网温暖一座城”。(姚春安 孙波 刘沣 岳运锋)
-
回复